■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半截塔村,因相传村中有一座千年的半截古塔而得名。近日,记者来此探访时发现,半截古塔已不复存在,能够证明其存在过的是村民们的记忆和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
半截塔村村名镶嵌在路旁高大的进村牌坊上,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说起半截塔,就要提到村里的南唐寺。当时,这座塔就在这座千年古寺里。”采访中,76岁的村民朱二民说。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里学校大门口。朱二民说:“这所学校教学楼的位置就是南唐寺的旧址。南唐寺及半截塔都毁于‘破四旧’运动中。”他告诉记者,南唐寺原名南堂寺,坐北朝南。据传南唐寺原占地面积50余亩,有大雄宝殿、九女殿、关圣殿、瘟神殿、半截塔、僚房、斋堂、客堂、库房等。
南唐寺新址位于村中央。据村民介绍,2004年3月,该村群众共同捐资在村中央重建了南唐寺。关于南唐寺的由来,记者查阅了《郾城县志》,但未见记载。村民世代口口相传的是其兴建于1000多年前南唐时期,但因查找不到历史文献记载而存疑。
记者在南唐寺新址走访时看到,寺内大殿外面的屋檐下,一排残缺不全的古代佛像均匀地镶嵌在墙上。据村民介绍,在旧南唐寺和半截塔遭到破坏前,一些村民悄悄地把雕刻有佛像的方砖转移到自己家里保存了下来,在新建寺庙时又拿出来送给了寺庙。如今,这些保留下来的佛像和残缺的石碑等资料显示,南唐寺及半截塔确有千年历史。
66岁的村民吕森木说,原来的南唐寺内有一座高20米、塔围20米的古塔。该塔共有两层,整座塔由雕刻着佛像的方砖砌成。第一层有8格,每格有72尊佛像;第二层有7格,每格有63尊佛像。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塔内有螺旋形的梯子,方便人们上下。据村民描述,当时的塔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遗憾的是没有塔顶,为半截塔。
关于古塔为什么是座半截塔,不同的村民能道出不同的原因。村里的几名老人告诉记者,祖辈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是,半截塔村原名朱王庄村,南唐寺内的古塔原为12层青砖塔,后在一场暴风中,上半截塔被大风刮到现邓襄镇沱沟村,留下的两层残塔被称为半截塔。因有这座地标建筑,村名也因此被称为半截塔村。也有村民说,当初兴建古塔时,因为战乱或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古塔成了半拉子工程,所以才有了半截塔和村名的来历。
据了解,目前该村辖塔前王、庙王、半截塔、河西刘、苇子王五个自然村,近5000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