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国霞
市委、市政府匠心擘画的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与“四篇文章”协同奋进的发展战略,恰似一把钥匙,精准开启了我市蓬勃发展的大门,不仅深度契合我市发展的实际脉络,还承载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2月8日,多位代表思维碰撞,智慧交锋,纷纷建言献策,建议我市应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引擎,持续奏响食品科技创新的激昂乐章。同时,精心呵护创新成果,推动“食品+”文化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我市食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当下,我市食品企业数量达7000余家,但除了双汇科研团队实力超群,其余大部分食品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路文华代表提议,我市应迅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出台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方案,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领航掌舵。广纳贤才,吸引更多高端专业人才会聚中原食品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应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等前沿领域,推出更多科研成果,引领食品企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许文博代表认为,打造统一的漯河食品地域标识刻不容缓。要整合优势资源,精心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探索申请“漯河”“中原食品实验室”“沙澧”等地理标识,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批优势知名品牌,让全市各大食品企业通过资质审核后冠上这一标识,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许文博代表建议,我市支持食品企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激励企业制定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培养一批在行业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领跑者,助力企业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路文华代表建议,我市应迅速成立“漯河宴”“漯河味道”工作专班,精心谋划,并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培训力度,分批分期对厨师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编辑出版《漯河:美食名城 舌尖盛宴》一书,全面总结推广我市传统名优小吃。建设漯河美食文化博物馆,全面系统地介绍“漯河宴”“漯河味道”美食文化。充分发挥餐饮协会平台作用,精心组织好每年的“千厨千味”大比武和美食佳肴展示、评审活动,让漯河的美食文化在交流与竞争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