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于文博
图/本报记者 范子恒
“博物馆和学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两者深度融合后,孩子们可以获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本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武艳芳带来了《关于加强贾湖遗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提案》,为博物馆和学校协同育人、深度合作建言献策。
武艳芳介绍,贾湖遗址博物馆作为贾湖文化展示的载体,相继和多个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从研学活动中收获更多,她建议,要完善馆校合作机制,搭建教育部门与文物部门、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健全资源共享、研发共享、成果分享和保障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从需求导向出发,加强学校和博物馆的沟通,梳理不同学段教材中涉及的博物馆资源要点,开发特色教育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维需求,促进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师研习、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提升研学课程质量。探索“博物馆+中小学校+第三方机构”合作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馆校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使社会机构、人员、资本等真正成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