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俊霞
当最后一个标点稳稳落下,灵巧的指尖缓缓从键盘上移开,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之感潮水般将我淹没。以至于在把这些文字发送给编辑时,心里有种完成使命的释然和一种难以言说的未竟之感,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
回想最初与编辑交流时,我的初衷是出版一本游记,随后统计了已发表的游记类文章,约35万字。然而,在仔细翻阅那些被筛选出来的作品时,一个全新的思路闪电般划过脑海。我猛然意识到,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与他人截然不同。它独一无二、无可替代,所以注定只能由我自己来记录、诉说。
就这样,这本书如同一株带着清晨露珠般清新的幼苗,摇摇晃晃地踏上了成长之旅。书中所选的文章并非我已发表作品中的佼佼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深知,写作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也有带着淡淡遗憾的片段。但奇妙的是,每一处遗憾,都有着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韵味,就像一首未完成的乐章,余音绕梁,引人遐想。
我也不能免俗。或许如今我的文字相较书中所选篇章有了更为明显的突破,多了几分成熟,也多了几分厚重。但在我看来,写作宛如舞台上一场盛大的演出,尽管后续的节奏以及所表达的内容比前面更加精彩,更加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一些,可前期的铺垫同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这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从青春走到荒芜,记得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发现,常常脑海中翻涌而出的仍是年少时的过往,是根之所在。
事实上,从沙澧河第一次在我青涩的笔下亮相,到在上海女儿家居住时灵感迸发写下的那些文字,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个日日夜夜,“沙澧河初春那如梦似幻的薄雾”与“黄浦江深秋那宁静悠远的月影”在我的脑海中交替浮现。它们交织在一起,填满了我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也正是因为写作过程中这些丰富而独特的心理历程,让我深深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其实,我并不那么热爱写字,只是迫切地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把岁月潋滟中,与时光静静对视的姿态用文字描绘出来。其二,世间山河壮丽,时光流转间满是迷人的景致,每一次被那些绝美的景观震撼,内心便会涌起无数复杂的情绪。在寂静的深夜里,那些沉睡已久的记忆如万马奔腾而来,从脑海中探出头来又缩回去,若隐若现,似在急切地寻求释放。而文字,便是我手中最有力的诱饵,如同敦煌画工在石窟中努力捕捉飞天飘逸的裙裾。我的笔尖也在记忆的璀璨星河中小心翼翼地打捞着那些星辰碎片般珍贵的回忆。我用文字将那些从未向他人倾诉过的人文景观细致入微地临摹出来,讲给你们听。
我曾经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有过那么多的感悟,写过那么多的人、事、物,之所以最后只能浓缩成这一篇简短的《后记》。是因为这一切都只是我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个片段,是我对自己作品的一次深情回望。
《启封的旅程》《与友寻梅》《远古之远》《上海之上》……书中所选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那些不曾被遗忘的过往之门。一个个字符、一行行文字,串联起我曾经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看到的事。我将它们精心集结成册,这不仅是过往经历的重现,更像是一次重生。我期望它们能化作一帧帧生动的画面,在我未来的人生岁月里如同电影缓缓放映。于我而言,文字就像是一座永不风化的石窟,而我在写作每个阶段留下的痕迹,都如同凿刻在时光崖壁上的供养人,沉默而又无比虔诚地守望着我生命的来路与归途。
写作,无疑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这个刚刚启封的旅程永远不会有终点。写作本身,对我有着这般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对于刚刚阅读完这本书的你们而言,评价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我很肯定的是,全世界的仰望,不及你的回眸。
当书页轻轻合上,倘若这些文字能在你的心湖之中不经意地荡起哪怕细微的涟漪,那便是这场启封旅程最美丽、最珍贵的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