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依法维权能力,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及普法工作,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坚持专业实效普法,让农民工维权更方便。欠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资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对此,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将被动宣传变为主动宣传,将在家“坐诊”变为出门“问诊”,将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着力增强面向传统和新就业形态农民工群体开展依法维权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律师志愿者在人员密集的就业市场、工地、车站设立法律咨询展台、发放宣传彩页,开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啥凭证没有,当初靠着双方是熟人就接了活儿,现在工资要不回来怎么办?”“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如果讨薪想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材料?”……活动现场,农民工提出许多与自身权益相关的问题,普法志愿者一一认真回答。
创新法律援助服务,让农民工维权更省心。案件过程说不清楚、维权证据拿不出来、法律援助申请材料不齐全,是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共性问题。对此,市法律援助中心放出三个“大招”。第一招:推行“一次办好”服务,做到难事简办。全面畅通农民工讨薪及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大力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等便民举措,因案施策,简化审批流程和手续,避免群众来回奔波讨薪。第二招: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做到急事先办。针对农民工讨薪问题,实行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并对法律援助过程进行全流程跟踪督办,在高标准解决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第三招:探索“1+N联动”模式,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依托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农民工讨薪“直通车”及“法治漯河”“漯河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信访、人社、政务大厅、工会等咨询平台,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法律援助惠民生专项行动,多渠道发力,让农民工维权更省心。
健全联动协作机制,让农民工维权更有力。市法律援助中心充分运用“法律援助+”联动对接协作机制助力农民工维权,主动对接信访、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多方整合职能优势,全方位加强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案前案中案后协作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织密法律援助与行政执法、司法救助等工作无缝衔接、覆盖全域的法治保障网络。
郑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