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星期

互联网保险“退保难”? 教你几招全额退保

警惕“代理退保”黑产陷阱 新华社发 徐 骏 作


当互联网保险的“一键投保”将便捷性推至极致,“退保难”却成了横亘在消费者面前的隐形高墙。近日,“爱邦保险经纪套娃式退保流程”登上热搜。消费者投诉其退保入口层层隐藏、客服推诿、流程烦琐如“闯关游戏”,引发舆论对行业“宽进严出”模式的广泛质疑。据调查,超六成消费者退保时遭遇入口难寻、费用损失等问题。普通金融消费者如何破解“退保难”问题呢?

现行法律体系下,消费者可通过三个途径争取全额退保。一是善用“冷静期”机制。所有保险产品均设有10天至15天犹豫期。消费者在此期间可无理由退保,仅扣除10元工本费。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口头沟通不具备法律效力。二是保存销售违规证据。若存在业务员代签名、夸大保障范围或隐瞒免责条款等情况,消费者可通过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证据主张合同无效。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进行电话回访。若未执行该程序,消费者可直接向12378热线投诉。三是把握产品现金价值规律。对于储蓄型保险,其现金价值可能随时间增长超过已交保费。消费者可在专业测算后选择峰值节点退保以减少损失。

面对平台设置的层层障碍,消费者需要采取系统性应对策略。第一步是锁定官方渠道,通过保险公司官网、APP或线下网点提交退保申请,并全程截图留存操作记录,防止平台篡改流程。第二步是构建证据链,将销售过程中的宣传资料、沟通记录、扣款凭证等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举证材料。遭遇推诿时,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监管介入后,退保处理效率通常显著提升。

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黑产陷阱。部分机构以“全额退保”为名收取高额佣金,甚至诱导消费者伪造证据,最终可能导致法律风险与个人信息泄露。更理性的选择是,若因健康或年龄变化需要持续保障,应先投保新产品并度过等待期后再退保旧保单,避免保障空窗期的风险敞口。

互联网保险的“退保难”并非个例。以爱邦保险为例,其小程序将退保入口深埋于“保单查询→更多服务”的多级菜单中,用户须经历多次页面跳转才能找到。更隐蔽的是,退保页面通过倒计时弹窗、透明按钮等“心理压迫式设计”干扰操作,甚至刻意弱化关键信息。这种“藏”与“阻”的双重策略,实质是平台利用技术优势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剥夺。

即便完成线上流程,消费者仍可能陷入“踢皮球”的连环套。客服常以“无权限”为由将责任推给保险公司,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更有甚者,部分险企为追求保费规模,通过“自动续费扣款”“健康告知缺失”等诱导性设计使消费者被动续保。最终,消费者因错过犹豫期或现金价值过低而蒙受损失。

据纵览新闻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