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李沛真
2000年,王东友拿着3000元钱离开家乡到舞阳县吴城镇创业。如今,他创办的冬有食品有限公司已颇具规模。
4月10日,记者对王东友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从食品作坊
到食品加工厂
起初,王东友在吴城镇开了一间小卖部,卖烟酒百货。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东友得知一名经常给店里送蛋糕的合作伙伴打算歇业,有意转让技术。这时的王东友,正想找一门有发展前景的生意,就从合作伙伴那里接手了烤箱、打蛋机等设备,并很快掌握了蛋糕制作工艺。这让王东友萌生了开面包房的想法。在他的积极筹备下,冬有面包房很快开张。
“当时是一个食品作坊,前店后厂的模式,我们一边手工制作糕点,一边售卖。”王东友回忆道。
那时,刚踏入食品行业的王东友对市场还不太了解。“当时,我们主要制作小面包、桃酥这类糕点。”王东友说。
凭借着真材实料、物美价廉的产品,冬有面包房赢得很多顾客的信赖。其中,手工桃酥成了爆款产品。于是,王东友顺势将手工桃酥定为面包房的招牌产品,一做就是十几年。
手工桃酥的成功,让王东友更加坚定了做食品的决心。2002年,蛋黄派风靡全国,成为热门的小零食。王东友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立即学习制作蛋黄派。果然,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随着对市场了解的深入,王东友逐步丰富产品种类。
“除了手工桃酥、蛋黄派,我们做的绿豆糕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季节性食品也卖得很好,比如春节的点心、中秋节的月饼等。”王东友对记者说。
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2011年,王东友在吴城镇建设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占地数十亩。该加工厂有打蛋机、烤炉等设备。
“创业的前十年,挣到的钱几乎全都用来学习新技术、购买新设备了。”王东友感慨道。
2014年,王东友正式创立冬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聚焦中高端烘焙市场,蒸蛋糕、蛋黄酥、华夫饼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从骑车送货
到发展经销商
回忆创业经历,王东友直言,前十年最为艰辛。
他经营的面包房取得一定成绩后,周边乡镇的顾客纷至沓来。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王东友开始向超市、零售点送货。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都按时送货。忙的时候,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我们是手工制作,没有防腐剂,保质期短。我就骑着自行车送货。”王东友说,他送货的交通工具,先是从自行车升级为三轮摩托车,后来又换成了汽车。有了汽车后,不仅送货效率大大提高,范围也扩展到了周边50公里。
“开车、搬运都得自己来。最累的时候,我两天两夜没睡觉。困了,就把车停到路边休息一会儿,睡醒了继续送。”王东友说。
生意做大后,一个人送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王东友开始发展经销商。2002年,王东友的产品从郑州旺客来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从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到县级代理,王东友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如今,他每年都会举办订货会,一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在冬有食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大厅里,“诚信铸就品质,质量赢得市场”的标语格外醒目。二十多年来,王东友将产品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真材实料。“我们公司选择优质的原材料,鸡蛋现打现用,所以产品吃起来更香。”王东友说。
凭借着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理念,王东友赢得了经销商的信赖,也收获了员工的认可。他的企业为周边群众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农村留守妇女占比达80%。132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掌握了烘焙技艺,走上了工作岗位。
“王总对员工就像对自己亲人一样,员工家里要是碰上难事,都会主动关心、帮忙解决。”冬有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说。
王东友是个热心肠,多次向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手。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洪水灾害,他捐赠价值15万元的华夫饼支援抗洪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