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星期
今天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健康防线从娃娃抓起


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的有效手段。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那么,儿童接种疫苗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接种前后该注意哪些事项?0岁至6岁儿童需要接种哪些免疫规划疫苗?

儿童接种疫苗遵循的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接种疫苗前,医护人员应向家长或监护人详细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家长或监护人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自主决定是否给儿童接种疫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年龄适宜原则。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适宜接种年龄,这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和疾病的流行特征来确定的。

严格掌握禁忌证原则。接种疫苗有严格的禁忌证,如对疫苗成分过敏、患有急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低下等,一般不适合接种疫苗。部分情况如轻微感冒、轻度湿疹等,并非绝对禁忌,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规范接种原则。接种疫苗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接种,包括正确的疫苗储存、运输条件,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接种如何规划

遵循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国家制定的免疫规划程序是基于科学研究和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合理性。

合理安排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疫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等,选择是否接种。

优化接种流程。家长可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在接种门诊长时间等待,以减少时间成本和儿童的心理负担。

加强与医生沟通。家长要向医生详细了解本次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医护人员可根据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方案。

接种前应做好什么准备

家长可以提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孩子即将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接种程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携带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等,方便医生核对接种记录和安排后续接种计划。

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孩子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或处于急性疾病期、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此外,若孩子有过敏史、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情况,也须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接种风险。

未及时接种如何处理

家长应尽早带孩子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医生会根据疫苗的种类、孩子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补种方案。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补种。据《大河健康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