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氧气运输、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补铁对儿童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铁是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负责氧气的运输与储存(占全身铁含量的70%)。此外,铁还参与以下过程:能量代谢——作为细胞色素酶的辅助因子,促进糖、脂肪分解供能;免疫调节——支持抗体生成,提升病原体清除能力;解毒——在肝脏中参与药物和毒素的代谢。
食物中的铁分为两类。血红素铁(动物性来源):吸收率高达15%至40%,主要存在于红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血制品及鱼虾贝类中。非血红素铁(植物性来源):吸收率仅2%至5%,常见于黑木耳、豆类、绿叶蔬菜(菠菜)及强化谷物。此外,维生素C可提升非血红素铁吸收率3倍至4倍。
那么,不同年龄段如何科学补铁?
1. 婴儿期(0岁至1岁)
针对母乳喂养的孩子,4个月后需要为其补充铁剂(每天1mg/kg至2mg/kg),持续至6月龄添加辅食。针对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应为其选择铁含量≥6mg/L的强化配方奶。
添加辅食后,7月至8月龄孩子可食用高铁米粉,逐步添加红肉泥、动物肝脏(每周1次至2次,每次25g至50g)。
2. 幼儿期(1岁至3岁)
幼儿期孩子的每日铁需求量为每天7mg,优先通过食物补充。
推荐食谱:牛肉炖土豆(含铁量约3mg/100g)、猪肝菠菜粥(猪肝含铁22mg/100g)。
3. 学龄前期(3岁至6岁)
为孩子选择铁强化麦片、儿童酱油等,每日保证食用1个鸡蛋和50g瘦肉。素食儿童要通过黑豆、鹰嘴豆、芝麻酱补充铁,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如彩椒、猕猴桃)。
4. 学龄期(6岁至12岁)
青春期的女生月经初潮后铁的需求量增加至每天18mg,可每周食用1次鸭血(含铁30mg/100g)。
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增加铁的流失,建议通过动物血制品(如猪血豆腐)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量补铁。铁过载会损伤肝脏、胰腺,表现为疲劳、关节痛。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
李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