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重科学核心。能量平衡是根本。消耗热量大于摄入热量(建议每日缺口500大卡至750大卡),每周减重0.5公斤至1公斤,避免过快损伤代谢。减重后至少维持6个月,降低反弹风险。
2.智慧饮食。营养均衡是关键。使用小号餐具,细嚼慢咽(每餐建议用时20分钟以上),烹饪方式用蒸、煮、炖、凉拌替代煎炸,主食占餐盘四分之一,最好选择全谷物(燕麦、糙米、藜麦);蔬菜占餐盘二分之一,优先食用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蛋白质占餐盘四分之一,主要选择鸡胸肉、鱼、虾、豆腐、鸡蛋;水果每日食用200克至350克(苹果、蓝莓、柚子),限制高糖饮料(奶茶、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多样化选择食物,保证膳食平衡。
3.科学运动。燃脂强肌,双管齐下。有氧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行)。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次全身训练(深蹲、俯卧撑、器械训练)。维持肌肉量。日常活动每天步行≥6000步,用爬楼梯代替乘坐电梯。
4.行为改变。稳固减重成果。自我监测。记录饮食与运动(推荐使用健康管理APP),规律作息,保证7小时至8小时优质睡眠。睡眠不足容易引发饥饿素升高。通过冥想、瑜伽、社交缓解压力性进食,与家人朋友共同参与健康活动。
5.特别提醒。避开常见误区。拒绝极端节食。避免每日摄入大于800大卡的极低热量饮食(需要医生指导)。理性看待减肥产品。不轻信“快速瘦身”广告。因为这些广告大多未经严格验证。主食不可或缺。合理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全谷物)维持身体机能。特殊人群如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和心脏病)、孕妇、老年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重。
为满足患者的需求,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减重门诊。如果您有减重的需求,可以向专业的医生咨询个性化方案,帮助您安全有效地达成目标。李小巧
■专家简介
李小巧,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内一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组基层分级诊疗分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漯河市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分会常委、漯河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代谢分会委员、漯河市首席科普专家。她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慢性甲状腺炎、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垂体及性腺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