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这可能是“花粉热”。“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原。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海鲜以及生冷、腌制和辛辣的食物。
慎防肠胃疾病
白露后往往多秋风、秋雨、台风。这段时间容易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发病比夏季的第一高峰期还要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大量生食瓜果会阻碍脾胃的运动消化功能。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心脑血管疾病
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许多旧病,如慢性肺病、胃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复发。医生特别提醒抵抗力不强的中老年人,这个时期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以免早晚低温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燥
白露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从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感冒
白露过后,阴气逐渐加重。秋风飒爽,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较凉,日夜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