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守护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很多人觉得刷牙就是把牙齿刷干净,其实,作用远不止于此。
预防蛀牙。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会被细菌分解成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釉质,形成蛀牙。认真刷牙能及时清除残渣,切断细菌的“口粮”。
赶走牙周病。牙菌斑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红肿、出血,长期会发展成牙周炎,甚至导致牙齿松动。刷牙时清洁牙龈沟,能有效预防牙周问题。
清新口气更自信。口腔里的细菌分解食物后会产生异味,刷牙不仅能去除残渣,还能减少细菌的滋生,让口气更加清新。
刷牙误区
1.横向刷牙。长期横向拉锯式刷牙、刷牙用力过猛或者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都会造成牙颈部的磨损。
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它在牙颈部位置的分布是最薄弱的。每天对薄弱区域“猛攻”,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
2.刷牙时间过短。有人每次刷牙时间只有匆匆几十秒。其实,刷牙时间应保持在3分钟以上。
3.只刷牙不刷舌头。舌面上有许多小的突起乳头,高低不平,极易成为藏匿病菌的温床。如不注意定期清洗,舌苔上的细菌便会悄悄生活在舌头细缝里,并逐渐侵害到牙齿、牙龈、咽喉,引发口臭,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口腔、呼吸道等疾病。
4.牙刷长期不更换。牙刷用久了就会“开花”,不仅细菌丛生,还会损伤牙龈。一般情况下,建议三个月更换牙刷。
巴氏刷牙法(Bass法)。这是目前临床广泛推荐的科学刷牙方法,特别适合用于预防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病。
步骤分解:
1.握好牙刷——像握笔一样握住牙刷,防止用力过猛伤害到牙龈。
2.刷毛角度对准牙龈沟——让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夹角,刷毛一半覆盖在牙齿上,一半轻贴在牙龈边缘。
3.小幅度水平震颤——每次刷2颗至3颗牙齿,用手腕带动刷头,进行短距离、轻柔的水平震动。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
4.全面覆盖牙面——外侧、内侧、咀嚼面都不能漏。
5.刷舌苔,减少口臭——舌面是细菌的聚集地。建议刷牙最后,用刷毛从舌根向舌尖轻轻刮刷2次~3次,预防口臭。
每次刷牙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每个区域(每2颗~3颗牙)震颤清洁10次~20次。薛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