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剑
在我的印象里,南飞雁是以青春写作开启他的文学之旅的。他在长篇创作中始终寻求突破。从《大瓷商》到《省府前街》再到《汴京听风录》,他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事技巧,构建了一个贯通古今的文学世界。
南飞雁小说的显著特点在于将大历史落实于具体的人物及其命运。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相结合的手法,在南飞雁的最新作品《汴京听风录》中得到了进一步展现。作品围绕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关系展开,聚焦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博弈,通过描写皇城司、刺机局、翊卫司等多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展现表面和平下暗流涌动的谍战风云。作者坦言:“我写的是一个古代谍战故事,把我们熟悉的历史和看不见的历史‘翻转’‘淘洗’,进而重建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学风景。创作这部作品的初心,是希望重新建立读者对开封乃至河南的文学想象。”
南飞雁的小说与河南这片土地有着密切联系。他出生在河南黄泛区的农场,但对北宋历史中的一个个未解之谜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对开封这座城市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探索,并在《汴京听风录》中转化为对北宋汴京市井风貌的精准还原。从《清明上河图》的民间饮食到城市地理,他将历史细节转化为情节推进的关键线索。正是因为帝都故事和谍战故事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最终成功地让“两座开封城都在小说里流动,一个是日常的帝都故事,另一个是隐秘的谍战故事。这两个故事水乳交融,一方面在烟火日常中写惊心动魄,另一方面在风云莫测中写市井人生。”
在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上,南飞雁表现出色。尤其是他对真实历史人物的“新构”,更为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钱惟演与晏殊,这两位在文学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文士,在书中竟成为两大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守护着政局的稳定。柳永,这位婉约派代表词人,被作者新构为一位有着卓越见识和广泛见闻的编外情报人员。这种创新既未违背历史,又为故事增添了趣味性。
南飞雁对小说语言和叙事非常讲究。在《汴京听风录》中,他在现代语言中有意融入带有古典语言色彩的词语,让小说语言带有明显的古典白话小说韵味,强化了小说的历史色彩。
当代文坛需要既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学精髓,又能融入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作家。不断探索小说艺术的南飞雁凭借对中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叙事的独特理解,完全有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我们期待他能够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为中国文学贡献更多具有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