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

砚的别称


砚,也称砚台,始于汉代,是文房四宝之一,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代文士赋予其很多有趣的别称。

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制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

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傅玄《砚赋》云:“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以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

陶泓。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毛颖传》中称砚为陶泓。唐宋时代,石砚已普遍,但因开采困难、制作条件受限制,相比较而言,陶砚更便于制作。陶泓专指瓦砚。

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作砚山。明代文人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墨海。一般用以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清代文人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的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

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

即墨侯。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

徐公。不知道的,可能认为“徐公”是指人,实则为砚台的俗称,专指鲁砚中的“徐公砚”。书法家舒同曾为此砚题词曰“美哉徐公”。

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常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视为友人,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据《西安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