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辉
我的老家位于舞阳县农村,从前只有一条窄窄的舞阳到北舞渡的南北公路从村前经过。小时候我走得最远的行程就是往南七里到县城,往北最远是澧河。夏天消热避暑,背着父母约上小伙伴,跑上五六里到澧河里洗澡,水中的追打嬉闹之后,疲倦的我们把衣服搭在河边的灌木丛上,光着腚躺在干净、松软而又略微有些发烫的沙滩上,看碧空如洗,云淡风轻;听溪流潺潺,蝉叫蛙鸣。难以抗拒的睡意渐渐平息了我们澧河的尽头在哪里的争执,甜梦中的想象融入一带碧波,流向远方。
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信息的闭塞,1986年漯河建立省辖市这样的大事,我真没有什么记忆。但似乎是命运的安排,那一年初中毕业,一心想上高中考大学的我,被家人逼着上了漯河师范,因为即便是小中专,也能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端上“铁饭碗”,这在当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的话说:没想到祖坟上还会有这么一颗蒿子。
从农村来到城市,知道了澧河与沙河在此交汇,自然是迫不及待满怀期待地前去观看,饱经沧桑的老槐树傲然屹立,香火日盛。澧河却没有想象中的宽阔,更没有翻滚的波浪,浩渺的烟波,让人怅然若失。
一条街,一栋楼,一个公园几只猴,漯河建市之初的形象描述,在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活期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工人文化宫、汇星影剧院,人民商场、百货大楼,这是消遣、购物为数不多的去处。我对八一路一块五一大碗的刀削面印象最深,对那会还在生长发育、经常有饥饿感的我们来说,是上好的美食。对漯河发展的粗浅印象来自于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我们会定期到沙北新行政区拉沙、搬砖、运土。
1992年,毕业回乡教书三年之后,我又从农村回到漯河,做了一名记者。记者职业的特殊性,让我对漯河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逐渐熟悉。我吃惊于漯河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一个个骄人的传奇。沙河上游舞阳县北舞渡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农耕文明,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沙河下游,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说文解字》打开了中华汉字的大门,被誉为“字学宗师”。“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作的诗《螺湾买棹》,生动描述了当时水旱码头螺湾渡的繁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牛行街成为全国最大的牲畜集散中心之一。
倍感自豪之余,激动的心绪插上了时空穿梭的羽翼自由驰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闪光的历史坐标中,探求先人们创造文明带动一方进步与发展的奥秘。我惊奇地发现:水是生命之源,傍水而居是人类理想的生活方式,这方物华天宝的土地上每一阶段的繁荣兴盛,无不留下水与河的深深印记。
也是在1992年,春天的故事激荡神州大地,被确定为内陆特区的漯河虽有大的发展,但当时基础之差、底子之薄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当时联系郾城和漯河的只有一条两边全是庄稼地的黄河路,一座老大桥。周末去住在公园附近的哥哥家里,稍晚一些就会紧张,因为仅有的2路公交车随时都有可能停开,错过了就只有走老槐树边一个摇摇晃晃的独木桥步行回到郾城家里。“沙河涨、澧河让,夹河套里喝白汤。”女朋友家住夹河套,每次前去见面都是对身心的考验和磨练:从住处走祁山路往南,艰难地穿过荆棘丛生、垃圾成堆的河堤,忐忑地经过满是庄稼的河滩,小心走下布满沙石的河坡,费力跨上一条老旧的铁船,掏出三五毛钱,耐心等待船上人多客满,看老船工撑篙拽绳,晃晃悠悠过河。
从1992年被确定为内陆特区之时起,漯河市便抓住机遇,制定了围绕“四路两河”、点面结合、城乡一体,以区域经济影响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漯河建省辖市十周年时,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漯河获开始实施“沿河布绿”、“围桥造景”、“拆墙透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滨河城市的特色开始显现。特别是沙河以北嵩山路至泰山路一段,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是漯河的小“盆景”,名噪一时。那时,推着小车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到淘气猫玩耍,是节假日的惯例,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2004年漯河区划调整为三区两县,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三区就以河流和铁路为界了。
建省辖市二十周年时,漯河市立足北方城市“双河汇城”的独特自然景观,开始开发建设沙澧河滨水区域。历经多年努力,全长36公里、面积432公顷的沙澧河景区建成开园,一个融自然、生态、亲水、人文为一体的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横空出世,漯河魅力四射声名远播。
2014年12月,《中共漯河市委关于深化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彰显食品名城、中原水城、字圣故里、宜居名城的城市建设品位。从建设内陆特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到打造“一区两城一中心”,实现“两个率先”总体目标,漯河始终发挥“河”的优势,做足“水”的文章,走出了“中国食品名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特色发展之路。
清晨,红日初升,上班路上,走过林茂花艳、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沙澧河景区,河中流水淙淙,河边有人静心垂钓,河堤上有人跑步健身,凉亭下有人在吹拉弹唱,广场上有人在激情舞蹈,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饱览美景、亲近自然、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东风夜放花千树。傍晚,下班回家,数万盏景观灯点亮夜空,流光溢彩如梦如幻的沙澧河畔处处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灵动的漯河美轮美奂,让人顿生对于生态宜居家园的无限依恋。随手拍几张夜景传至微信圈,点赞的提示频频闪现,有人问哪里,有人说是漓江,有人说像珠江,此时此刻的我,感受到了作为漯河人的幸福和自豪。
当时光的指针定格在2016年,漯河也迎来了建省辖市三十周年。“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一座座桥梁飞架沙澧两河,一座座高端大气的购物中心拔地而起,一家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漯河,漯河港的建设如火如荼,昔日水旱码头的盛景有望重现,多式运输的豫中南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初具雏形……
抚今追昔,水与河给漯河带来的沧桑巨变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述,水与河给漯河带来的荣耀更是不胜枚举。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30岁的漯河正值青春,30岁的漯河站在了新的起点,珍视上苍的施与,汇聚水与河的灵气,顺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有“崇文尚德,务本图强”新的漯河精神的指引与激励,漯河发展的步履一定会更加坚实,时尚之都、魅力漯河也一定会传承荣耀、续写传奇,以更加靓丽的风姿闪耀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