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怀抱一颗感恩之心


■荷蕾心语

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是在老子故里鹿邑。春日的一个午后,当我走进展览馆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历代《道德经》版本和研老注老的资料洋洋洒洒上万种,那叫一个壮观。后来偶到函谷关,听到了老子骑青牛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之后不知所终的故事,当时老师在身旁,遂问老子的老师是谁,师曰关于老子的老师,他知道的有两个版本,一是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说老子的老师是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有三大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教界公认的道教创始者,故又称老子为道德天尊。其二是说老子有个老师叫常枞,传说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以齿落舌存之状告诉老子“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曰天下事及处世之道都在里面,老子深得启发、感悟,遂开启大智慧。我们边走边说,山中有泉水从脚边流过,老师指着水说,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受伏羲文化和《易经》的影响很大,因为淮阳离老子的出生地鹿邑不远,而且古鹿邑水多,老子从日常生活水的特性感悟到为人处世、自我修身、治理国家的道理,所以有人这样说,老子的思想是“水”做的。

早就知道“上善若水”这个成语是因为它多次出现在书法艺术里,可见它承载着普遍与美好。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谦逊,领略过海纳百川的气概,看到过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也明白滴水穿石的执著与勇气。《道德经》之水宁静温和,低调内敛,默默奉献,从不与人相争,让我深知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如这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修为的过程,做人如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生。

据说“自然”一词在中国应该是老子最早提出的。我认为“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一是指自然界,二是指本初的模样。道家以自然为美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崇尚自然,提倡质朴,讲究本色。百花之中我独爱荷,是因为荷花美就美在自然,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绘画和诗词角度来说,其表现手法更是天然之作,“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等词语更是教会了我们处世的“自然之道”。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道德经》,方知其五千年的文化神韵一直浸染着我们热爱的每个时代……它像一口深藏两千五百年的古井,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从古至今的社会文明和思想情感,感谢老子用自己的智慧为世人打造了如此丰富的文字盛宴,我们才得以有幸通过这些哲思更加清醒地认识人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时间在走,我们与往事之间隔着愈久弥深的生命厚度。生命的尽头,时光终将驯服一切,人生终将消失在岁月的山谷。赫恩曼妮说:“我们太容易把生活视作线性的、前进的、向上的过程。但生活恰恰是螺旋的、有进有退、迂回曲折的。所以,尽情享受没有答案的人生,未尝不是一项优雅而高贵的事业。”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现在进行时,而且只此一次。我们视而不见的失败,对于我们就是成功。我们慢慢习惯了竭尽所能之后不再强求的顺其自然,也渐渐明白了一次次身处绝境之时那些温暖美好的真爱,这就是来日方长却需要只争朝夕的人生。

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且让我们忠于本真,怀抱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一切的感恩之心,去聆听《道德经》里千回百转的回声吧!因为,人生就像是一只风筝,而你的心,就是对的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