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位于庙王村,占地13500平方米,紧临镇政府所在地,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名校,解放后命名为歇马小学,1966年改名为庙王小学,1996年被命名为老窝镇中心小学。
校园旧貌换新颜
2011年,根据国家政策,召陵区教科体局决定把老窝镇作为合点布局的试点镇。庙王小学作为老窝镇中心小学成为首批合点的寄宿式学校之一,共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宿舍楼、餐厅、标准操场,增添了教育设施,绿化了校园。学校新购置了学生课桌、餐桌及教师办公桌椅等设备,学生也由原来的300人增加到现在的20个教学班1025人。学校现服务于8个行政村和镇直各单位,覆盖人口一万多人,目前在校学生900余人,入学率100%。
学校现有教职工40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两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学校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足开全课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内容,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区课堂教学达标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现在的老窝镇庙王小学,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环境优雅,硬化绿化合理搭配。学校卫生标准大大提高,营造了优良的教学氛围。老窝镇庙王小学在当前发展中如沐春风,抓住机遇,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学校。
足球成绩不一般
2015年年初,庙王小学成功申报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把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机制,确保校园足球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现在,学校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安排一次以足球为内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三年级以上建立班级足球队,学校建立男、女足球代表队,并聘请市足协的崔自强担任教练。在“漯河市首届校园杯足球赛”中,庙王小学的男子足球队获得了全市第七名的好成绩。
在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为了全体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学校将阳光体育工作列入办学整体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的体育工作管理网络。“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在庙王小学得到了切实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在庙王小学蓬勃开展。2014年,在召陵区教科体局举行的大课间评比中,庙王小学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召陵区体育特色学校”。
辛勤耕耘结硕果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庙王小学在“一班一品”的基础上,开展了“学成语,诵经典”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师生共学,寓教于乐。学校相继开展了“书成语”、“演成语”、“画成语”、“成语演讲”、“成语作文”、“吟诵中华经典”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而且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庙王小学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少年宫项目。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几年来,庙王小学先后获得漯河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召陵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学校管理达标先进单位”、“家校联系先进单位”、“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幸福快乐校园”、镇“特色办学先进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教师才艺展示一等奖”等30多个奖项。
在今后的发展中,老窝镇庙王小学将紧紧围绕局“民主管理 立体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岁月的丰碑记载着老窝镇庙王小学的风雨历程,面对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老窝镇庙王小学全体教职工将信心百倍、踏实奉献,努力谱写老窝镇庙王小学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