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漯河五中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倡导和推动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有机载体。漯河五中以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立足校园、走进社会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志愿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将这些青年志愿者凝聚在一起,组成一支精干有力的队伍,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有力领导。五中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党委直接领导,具体工作由校团委策划、组织和实施。学校建成了以校党委为总站、校团委会为龙头、44个班级为分队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组成了一支不断壮大、发展的有序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追求个性的同时还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漯河五中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孩子们学习压力较大、课外活动时间较少的实际,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社会各界先进青年志愿者到学校作讲座,先进模范的榜样力量大大增强了学校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特点是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使志愿者适应变化,漯河五中志愿者以班为单位,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共同学习、探讨志愿者活动方向,交流自身的感受;以活动为基础,以志愿者的交流为纽带,创立专题讨论学习制度,充分鼓励并大力支持志愿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漯河五中在进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一直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为培养青年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的重点。
帮助同学 美化校园
校园志愿活动的开展要走进社会、立足校园,而漯河五中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教育”的特点,各项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策划、组织和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的同时,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磨炼意志,展现了青年学生蓬勃向上、敢于实践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与人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他们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负责,学会了追求,对于青年志愿者内涵的理解也随着活动和实践的深入不断加深。
漯河五中团委立足学生,专门建立了“校园文明公约”,并组织成立校园文明监督队,对校园内部某些不文明现象如随地丢垃圾、教室内吃零食、践踏草坪等进行纠正,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师生和家长,将生病的学生送去医院,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倾听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诉说烦恼,上传和清理张贴栏信息……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青年志愿者班级服务队都会轮流到学校各部门进行义务劳动,协助老师打扫办公楼、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每次活动后,各部门老师对志愿者的服务给予的书面意见反馈均为“优”。校团委在学校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喊响了“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服务口号。
走进社区服务弱势群体
漯河五中志愿者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建立活动基地,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社会效应。
老年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青年志愿者有必要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漯河五中志愿者”服务队每学期组织师生到我市敬老院进行慰问,以此倡导和教育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老年人献上一份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送上对老年人的关怀;使学生逐步养成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漯河五中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给老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时代的呼唤,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展现自我,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为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漯河五中把社区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内容来抓,并把它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积极组织活动,还在3月份组织全校学生到闫庄社区参加服务活动。
志愿活动是一份事业,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它看似平凡却闪耀着无私奉献的光辉。漯河五中的青年志愿者,正走在这条平凡而又伟大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