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财经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14日 星期

蓝天白云下的攻坚战
——全市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高海波 通讯员 张笑伟

前些天,一篇《我市今年已收获74个蓝天》的新闻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也有很多人用手机拍摄了家乡的蓝天白云并分享到微信平台。看着一幅幅蓝天白云下景色优美的照片,有人会相信我市在今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全省倒数第一吗?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22天,的确是全省倒数第一。从4月1日开始的第二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就达到了52天,一下子翻了一倍还多,这是为什么?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的确如此。我市从4月份开始就在全力打一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惜成本、不计代价”也要打赢。治理扬尘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治理工作,我市成立了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将其设在市建委,具体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导、检查考核等工作。一场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治理之战就这样打响了!

紧锣密鼓治扬尘

从今年3月25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针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工作部署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密集。市领导也密集地深入一线调研、察看、督导扬尘治理工作。

4月5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调研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工作;4月11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检查市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4月14日,我市扬尘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同日,市长曹存正实地察看环卫机械化除尘工作;4月22日,我市召开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同时启动为期三个月的市区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综合整治工作;4月2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喜东督查我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4月27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带领环保、城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多条城市道路和多个施工工地、堆场等,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检查;4月29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副市长刘国勤带领市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对我市开展的市区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5月4日,《扬尘治理督查通报》在《漯河日报》一版发布;5月10日,我市扬尘污染治理督导工作会议召开;5月17日,市委书记马正跃专题调研我市环境保护工作;5月18日,全市环保攻坚推进暨问题交办会议召开;5月19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志安调研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同日,副市长周新鹤深入企业检查环保执法工作;5月20日上午,我市召开环保综合督查集中汇报会;5月26日,我市对前段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观摩督导,并打分排序;5月28日上午,我市召开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动员会;5月30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攻坚突破;6月3日,我市召开环境保护工作约谈会,同日,我市召开第六次环保综合督查集中汇报会;6月6日,市委书记马正跃在《漯河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碧水蓝天》;6月8日,我市召开环保重点工作攻坚突破推进会;6月21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主持召开扬尘治理重点工作专题会议;6月24日,我市召开第七次环保综合督查集中汇报会;6月28日,市委副书记蒿慧杰深入市区环保不达标的场地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从上面的记录中,也许就可以知道全市扬尘治理这场攻坚战有多难了……

重拳出击停工地

为了做好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承担着全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从一开始就上紧了发条,绷紧了弦,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市建委动员全部力量对全市建设工地等存在扬尘污染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然后将全市459个建设工地以及产生扬尘污染的堆场、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了分类:建筑工地230个,市政工地66个,拆迁工地26个,待建工地25个,堆场90个,预拌混凝土企业22家。

市建委针对摸底的情况,制订了《漯河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并根据这个方案,对市区各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以及环保监督员500余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由技术人员对照《漯河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逐条、逐项对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迁工地、待建工地、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筑材料堆放场地等扬尘治理标准进行了讲解,确保各方责任主体深入掌握治理标准、明确各自职责。

为了让建设工程各方对扬尘治理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市建委选定了长江国际广场项目、牡丹江路沙河桥工程等扬尘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成效突出的项目,作为各个类型建设工程项目的样板,组织每个项目参建各方负责人和环保监督员进行现场观摩、实地学习,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为提高社会参与度以及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环保意识,市建委加大扬尘治理的宣传报道工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密集式、轰炸式的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扬尘治理,“整治光荣、污染可耻”,的舆论氛围,强力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在市区各建设工地设立扬尘治理公示栏,公示扬尘控制措施、项目经理、具体责任人姓名及扬尘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市建委成立了扬尘治理工作总督察组,抽调人员组成了7个巡查督导组,对市区所有的建设工地及城区道路、商品混凝土、建筑材料堆场进行巡察、督查、考评等。同时还向市管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派驻了68个环保监督员,通过不定时对各个工地扬尘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目前,市执法巡查组已向市区不达标工地下发整改通知书180多份,市管建设工地环保监督员发现并上报问题130多个。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按要求进行了整改,特别是荣昌商业广场项目,在接到整改通知书后,该项目于整改截止到日前加班加点到凌晨3点整改完成。

严格问责,打消一些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侥幸心理是市建委在针对发现问题的项目采取的强力措施。6月4日,市建委对整改不力的“康桥水岸项目”实行了“一票停工”,并处以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一措施使该项目各方责任人深刻认识到扬尘治理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整改。6月17日,经过验收,市建委同意其复工申请。7月1日,市建委联合有关部门对扬尘治理整改不力的崂山花园、中王·奥特莱斯两个项目采取了强制关闭电源的停工措施,督促其及时整改。目前,已累计对市管16个工地下发了停工通知书。

成效显现路更长

通过一个多月的强力、高标准的推进,我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空气质量呈现积极改善趋势。截至7月4日,全市PM10浓度均值为每立方米144微克,在全省位居第10位;PM2.5浓度均值为每立方米82微克,居全省第14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80天,在全省位居第12位,我市大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

取得这样的效果,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紧抓落实分不开,与市建委和各县区、各部门的努力、配合分不开。市建委作为承担着市扬尘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的单位,先后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漯河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漯河市市区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漯河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实施方案》、《关于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扬尘治理工作提供了行业指导和政策支撑。同时,为使扬尘治理从治标管理向治本管理转变,市建委创新推出了“六个一”制度,在扬尘监督方面,要求每个工地派驻一名环保监督员;在督导巡查方面,针对每一类扬尘污染源分别成立一个专项督查巡查组;在行政执法方面,对整治不达标的工地实行“一票停工”;在行政审批方面,实行每一个新开工项目环保备案制度;在道路扬尘标准上,坚持一个标准“以克论净”;在监管网络上,积极筹建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防治视频监控平台。通过推行“六个一”制度,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扬尘治理工作高效开展,还构建了扬尘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特别是在今年6月份,市建委把这个月份作为“集中整治月”,在全市迅速启动了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活动,并要求全市所有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待建工地、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筑材料堆放场地按照6个100%治理标准认真落实防尘措施,截至目前,全市459个建设工地,治理达标率已达65%,其中市管工地达标率为85%。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样成效是在目前高压的势态下取得的,我市的扬尘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依然任重道远。想要取得长期的效果,除了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外,还需要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对环保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站在对漯河发展负责、对漯河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从心里去认同环境保护工作,自发自觉地开展扬尘治理整改,确保目前取得的成效能够保得住,能够变得更好。

谁不希望自己家乡天更蓝,水更碧呢?谁不想自己能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呢?因此,行动起来,让“食博蓝”成为广大市民常见的天空颜色,让蓝天白云定格在漯河的上空!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