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记者节絮语


■孙永辉

11月8日,记者节。头顶着“无冕之王”的美丽光环,怀揣着“当好‘党的喉舌’为时代立功,当好‘社会良知’为人民立言”的美好愿望,我在地市级媒体记者的岗位上,不知不觉已工作了二十多年。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最近这几年,互联网浪潮汹涌澎湃,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大大挤压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去年以来,不少传统媒体都遭遇了发展瓶颈,经营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荣耀远去,光环褪色。作为最基层的地市级媒体的记者,我在心中不时的叩问: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还有无立身之地?

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高潮自然也会有低谷。在新的形势下,深入分析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不难发现:日渐式微的是传统媒体的发布平台,而不是权威、客观、公正的信息传播。虽然全民传播已经成为事实,但有着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作保障的专业化生产的新闻依然是稀缺产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距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而是随时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技术手段”。早在2014年8月份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也就是说,新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传统媒体需要正视差距,借助新技术、扬长避短,迎头赶上,后发赶超。唯此才能增强传播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更好的履职尽责,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融合发展为传统媒体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眼下,一些地方媒体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以期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媒体有生存空间,记者自然有用武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48字要求,清晰界定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这些职责与使命要靠成千上万的新闻记者去完成去实现。在移动互联网勃兴、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口水”很容易泛滥成灾的今天,作为专业的传播工作者,记者对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序良俗、还原事实真相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创新中,如何确保新闻记者的切身利益,稳定记者队伍,让他们安心工作,爱岗敬业,是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另外,媒体的融合发展,记者队伍肯定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是一个少而精的演变趋势,也是检验我们是否能够守望责任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用足够的勤奋和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融合发展所需要的全媒体记者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