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红
周日父亲搬新家,我们姊妹及家人一大早便去帮忙。收拾的收拾,打包的打包,对一些该扔掉的旧物,一向节俭的父亲差不多都是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才颇为不舍地扔掉。而对于那个油漆斑驳、颇有些历史的条几,无论我们怎样劝说,父亲都坚决不同意舍弃,只是一个劲儿地坚持说:“这个不能扔,搬上去,搬上去。”说着便动手擦拭起来。
这个条几在我幼时记忆中便存在着,它长约四米左右,高近一米,雕花古朴,木料厚重,类似于古典家具那种放于厅堂的长条几。而它在我们家一直放于厨房,搁置米面、碗盘等杂物。由于长期烟熏火燎,不仅油渍斑斑,而且油漆脱落,仿佛暮年的老妪,布满岁月的沧桑。我们最终颇费周折地把它搬上了楼,先把它放在阳台。在装修颇为现代的新居里,这个条几就黑黢黢地立在那儿,仿佛鸡立鹤群,着实不协调。我们寻思着收拾妥当后再把它放到哪个不起眼的角落,省得碍事碍眼。
待一切终于归整有序,我想到了那个条几,眼光刚碰到它,便瞬间呆住了。不知何时,不知是谁,顺手把父亲养的几盆花草放在了上面。那一盆盆绿植,亭亭的枝干、碧绿的叶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配上那高高的古朴条几,那种相得益彰的和谐搭配、那种锦上添花的互相映衬、那种言说不尽的韵味、生动与耐看,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就是那样随意地放置,却造就了最天然的神奇,使那条几瞬间脱胎换骨,焕发出别样的神采,那种生命之美与岁月之痕两者的绝妙搭配在我眼前盎然地生动着……
人之外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外貌的美丑是上天与父母的赐予,自己无法改变;而心灵的美丑却与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自身修为密切相关。君不见,名垂青史者,并不是因其外形多么俊逸潇洒,皆因其内心芳香、品行高洁,其志向言行卓然于常人,福泽于世,为后人所敬仰。在日常交往中,人与人相交相识,关键是心交。那些常常想起来让我们温暖和安心的朋友,莫不是他们的心灵和言行让我们如沐春风,外貌真是不重要了。正如那条几,初看其貌不扬,孰不知历经岁月云烟,其内在的厚重与大气却丝毫不减,终在合适的机缘释放出它粲然的光华。可见,于物于人,断不能凭外貌妄下定论。
人生苦短,我们来世一遭,都会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或磨难,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祝愿。这些苦难在当时可能让我们绝望流泪,甚至痛不欲生,成为生命中的黑色记忆。但在经历之后就会发现,我们从中获得的教益是苦多于甜的——我们因此成长成熟、因此坚强坚韧,心灵之花在岁月之河中绽放得更加芬芳馥郁,使我们的眼睛在发现美的同时,也学会于苦难中欣赏美、创造美,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更加丰盈充实、淡定从容。
曾经留恋于孩童时代的纯真无邪,曾经感怀于少女时期的莞尔心境,曾经伤神于中年时的琐碎与凡俗,却不知这些喜怒哀乐、人生悲欢都是岁月的赠予,最终会成为生命中的财富。这世间,我爱过,痛过,哭过,笑过,便已足够。只希望在年迈之时,纵然历经人生风雨,满脸的褶皱间仍绽放出粲然的笑容,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开成一朵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