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花的儿子是种子


■邢俊霞

白落梅说,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这话我深有同感,那年四月,接到在海峡彼岸生活的阿姨打来的电话,说要来看洛阳的牡丹。自那一刻起,我和我的家人都盼望着他们的到来,心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

洛阳牡丹,自古扬名天下。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里的京城后人很有争议,有人说洛阳,有人说长安,但无论是哪里,那时花开的盛事也只是传到了京城,而现如今,精美的宣传册飘洋过海到了海峡彼岸,让他们有了到洛阳一睹牡丹芳容的渴望。

办手续、购机票,转眼日子到了四月底,阿姨、舅舅才成行,同来的还有一对母子,按辈分我该称小姨,而此时,牡丹盛花期已过。

来不及叙旧,他们到的第二天,我和妈妈就陪同前往洛阳国家牡丹园。

一路上,五月初的阳光洒满大地,路旁的树木掩藏心事昂首而立,满怀的喜悦化作盎然的绿意蓬勃枝头,这样的天气适合走出家门,与自然接轨,去领略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此刻,我心飞翔,早已随飞驰的汽车憧憬着即将饱览的满园繁华。

然而,总有些事结果让人猝不及防。刚一进园,我的心就凉了半截,目之所及,残花遍地,枝头为数不多的牡丹花显得无精打彩,没有一点艳压群芳的姿容,我很失望,随手拍下照片发到QQ空间,并附上心情文字:“花开三二枝,残花一大片。”

站立园中,心理落差极大,犹如南柯一梦,梦中花团锦簇,梦醒来,萧条一片,犹如美人迟幕,花容不再。

然而,当我的目光移至小姨处时,不由愣住了。杂乱无章的花影之侧,小姨母子二人神情专注,仿佛进入忘我的境界,时而拈果,时而低语。

“妈妈,快看,花虽枯萎,花苞仍在。”

“是的,花苞里面是牡丹花的果实,是花的儿子。”

“妈妈,我知道了,花的儿子是种子。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来年依然会有满眼新绿,枝绽繁花,对吗?”

“对,花谢有期,但重逢无需邀约。草木一秋,花开一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辜负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

小姨的脸紧贴牡丹,绿繁花疏之间,那张脸带着盈盈笑意,款款深情,喃喃诉说着对牡丹的爱恋。这个场景我似乎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我努力的回忆着……

恍惚间,眼前款款走来一位堪比卓文君的才女,唐代女诗人薛涛。她对牡丹的喜爱刻骨铭心,把牡丹比喻成自己的恋人,把去年以来对牡丹的思念之情和今岁与牡丹重逢的喜悦之情跃然于纸上:“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整首诗透着对牡丹的绵绵情意,担心和牡丹离别后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写尽自己与牡丹的恋情。而我最欣赏后两句,在与牡丹短暂的相遇过后,再默默无言而对也不能释放相思之苦,就想在栏边安放枕席,枕着枕头,沐着清幽的月光,畅叙相思,再苦的别离也已经熬到头了,以后的日子就是长相厮守,相偎一生。

原来,等到风景都看透,我依旧视你为知已。不管是年少时的国色天香,还是繁华后逐渐衰败的容颜。

原来,落入眼眸的残花,映射出的不全是灰暗,换个角度欣赏,拜访花苞的秘密,也许会有另一种美景来深入你的灵魂,滋养你的心灵。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