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
一转眼,我已经离开漯河四高7年了,“过去是湖,回忆是湖面飘飞的白鹭。”回首一起走过漯河四高的日子,心头有数不尽的感动和思念。
漯河四高,数不尽的感动。2011年骄阳似火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到四高。当时我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赶到校园签到处,迎面而来的是青年志愿者热情的笑容和帮助。学姐主动帮我拿行李上楼,递上一瓶冰镇矿泉水,顿时让我有了身为四高人的归属感和夏日的清凉。让我感动的莫过于图书馆的灯火通明、自习室的埋头苦读。高中三年有许许多多个晚上和学霸们一起待在自习室看书做题直到关门,政教处大叔一脸的慈祥,每晚都会说:同学们辛苦了,快回寝室洗刷睡觉啊!有时还会拿起笛子吹起梅花三弄,让学习累了一天的我们在离开自习室时都是带着笑意的好心情。漯河四高,真的就是一个让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地方。很庆幸在四高三年我收获多多,最终拿到了理想大学的offer。
漯河四高,学不尽的真知。刚进学校的时候我感觉知识就像海洋,之前的学习都只能算是在海面上漂浮着,走进漯河四高之后,才真正感觉到沉潜的魅力与遨游的快乐。
数学老师被我们称为“数学男神”,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言传身教,不仅带领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把深奥的数学理解得更深入透彻,还用他的爽朗洒脱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数学不再难,我们共同的感觉。
犹记得语文老师,他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丝毫大牌之风,他的平易近人人所共知。上课时他幽默讲授、细心启发、精心引导,下课后热情辅导、耐心答疑、适时鼓励。语文课乐翻天,我们一致的认识。
我们的老师总是这样,把知识和能力播撒给我们,用激情和人格感染着我们,催我们进取、教我们向上,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许多年以后,让我最最牵挂的不是孔子广场吐蕊的海棠花,也不是明代古城墙上娇艳的樱花,更不是“将军楼”前后驱暑的芙蓉花和凌寒的腊梅花,而是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面孔、那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好课。
漯河四高,道不尽的精彩。最喜欢无限精彩的课余生活,那是有着独特魅力的第二课堂,让我们接触到象牙塔外的世界。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折腾和接受挑战的女孩,高一开始担任四高“沙澧之声”广播站播音员,兼任校刊《新萌芽》编辑。还记得刚刚入校军训结束的那个晚上,我从教学楼步行回宿舍,校园广播里飘来了好听的声音和温柔的音乐,微风拂过,月亮就这么静静地挂在天上,我忽然就觉得很感动,一天的疲惫瞬间消失殆尽,安静祥和一刹那充实心间。我觉得这就是我加入广播站的理由,能凭借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给不管处于什么心情和状态的人都能带来正能量。课余时光,在文学社写写稿子,在学科兴趣小组探讨问题,早晨一起去操场练练心意六合拳,晚上去田径场音乐漫步……简单而充实的日子,我们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甜蜜。
作为高中生,一直努力想把自己变得更好,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有多么厉害,而是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而有一点点不一样。
漯河四高,数不尽的思念。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过无法释怀的小失败也有过暗自庆幸的小幸福,这才是年轻该有的样子。虽然已经暂时离开了那座美丽的小城,虽然已经告别了那所魂牵梦萦的高中,但不论星散天涯、时光荏苒,总还会有一种感动、一段真知、一刻精彩、一缕思念叫漯河四高。那些有关青春与梦想、有关阳光和风雨的故事,将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漯河四高,是一个拥有时感觉平淡、离开了倍加怀念的地方,拼搏向上的学习氛围、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繁花似锦的美丽校园、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我一路走过,简简单单、真真切切,一切美好的记忆永驻心底,永难忘记。
(李莎,现就读于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