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3月28日 星期

莫让欲望湮没了幸福
——品读老子“少私寡欲”思想

■刘淑琪

老子《道德经》中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的这段话一直不被很多人所理解,因为满足需要、享受生活,好像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天经地义的追求。然而,经过了在欲望驱动下的恣意妄为之后,人们发现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恰恰相反,我们面临一个又一个始料未及的残酷现实。回过头再品读一下老子“少私寡欲”的谆谆告诫,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福特罕姆大学曾在年度报告《社会健康指数》中提到,美国的社会健康指数从1970年的75点下降到了1991年的36点。这份基于青少年自杀率、失业率、吸毒率辍学率等统计数字的报告反映了一个可怕的现实——从幸福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糟。即便我们的科学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但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而这,大概源于我们越来越膨胀的无尽欲望。当我们没有了生存的威胁,由内心滋长出的欲望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衣食无忧之上,而更加复杂、更加繁多。人们在满足欲望的道路上疲于奔命,但满足后的幸福感却早已被长期的焦虑和紧张磨灭,最终所收获的只有下一个欲望和无尽的空虚感。那么,我们最后还能剩下什么呢?生命就找不到意义了。

而与我们现代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至今尚存的寥寥几个原始部落——这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体现出了惊人的幸福感。一位西方的观察家曾记录了一个部落在农闲时节的工作情形——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中,他们只工作了短短的三天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在钓鱼、喝啤酒等娱乐活动中度过。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愉悦之中,只因他们除了生活本身不再需要考虑任何更多的欲望和奢求。这难道不是老子“少私寡欲”理念的现实写照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工业社会的种种问题,例如消费主义、心灵失衡、生态危机、贫富差距等,无一不是欲望过多的必然结果。

从老子智慧中我们可以找到“自我救赎”的大“道”,那就是“少私寡欲”,莫让欲望湮没了幸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