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会使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增加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显示,在中国内地目前50岁以上的群体中,有大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另外,腰椎、腕关节也是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
骨质疏松被称为“静悄悄的病”,专家说,很多人通常忽略了骨质疏松的症状,发现时已经产生了骨折。“并不是骨头断掉才叫骨折,骨骼的压缩高度超过10%就属于骨折。”专家解释说。
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5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
“较早绝经的女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大。”专家说,女性绝经后5年内丢失的骨量达到女性一生丢失骨量的三分之一。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过量饮酒、体重过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使用含激素的药物、安眠药,也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专家建议,到了骨质疏松高发年龄的人最好隔两年做一个骨密度检查,判定骨量有没有减少。绝经后的女性可用体重和年龄自行计算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年龄]×0.2。计算结果小于-4为高风险,-4~-1之间为中度风险,大于-1为低风险。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出现骨痛的症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检查,切不可忽视。
专家强调,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机体老化的表现之一,通过及早预防,可以延缓它的发生。为此,他建议中老年人每天晒20分钟左右太阳,促进钙的吸收。优质蛋白质对补钙也很重要,建议中老年人一顿吃二两鸡肉或鱼肉,猪骨汤对补钙作用不大。
此外,长期坚持锻炼也能预防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而言,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可以防止关节损伤,建议每天运动45分钟到1小时,每周至少有3次较大的运动量。吴文不建议45岁以上的人爬山,这项运动对骨骼有损害。
大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