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8日 星期

高考只是答卷 快乐才是人生


这两日,高考,考生和家长都不免紧张。

其实,当年许多为人父母的名人大家,面对孩子的升学择校,他们颇为坦然。因为他们知道,升学、高考不是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此事只要努力过,便不算有遗憾,重要的事是找到心中的热爱,快乐过一生——前路漫漫,父母的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铠甲。

今日小编整理一些名人大家的例子,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孩子的升学择校的,仅供参考。

老 舍

——“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

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孩子,无论考多少分,父母的爱永远不会变。

老舍小女儿舒立上中学时,有天回到家突然大哭。老舍连忙轻声细语地问:“咦,你怎么了?”

“爸爸,我数学只考了60分。”女儿噘着嘴抽泣说。

“60分?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嘛,我小时候的数学还不及格呢!”

“真的吗?我可不信!再说,要是我老考60分的话,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考不上大学,你就待在家中好了,我来教你英文。”老舍乐呵呵地说。

老舍早在给妻子的信中就谈到对子女的期望:“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愿望,不是上多好的大学,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希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平安喜乐过一生。

梁启超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教育子女,梁启超主张“趣味主义”,考试分数不是重点。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原本他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她也选择了生物。但当得知女儿对生物兴趣不大时,他急忙写信:“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拘泥于爹爹的话。”

梁启超十分鼓励孩子发展兴趣,对孩子说:“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考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孩子,父母将你带到世上,是希望你能发现生命的趣味,充满激情地度过每一天。你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踏踏实实走自己想走的路,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钱玄同

——“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

钱玄同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倡导新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对于孩子的升学择校,他也非常民主。

钱玄同儿子钱三强快中学毕业,毕业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有人建议钱玄同:“你是搞语言艺术的专家,名气又大,应当叫三强接你的班。”

“那要看孩子的态度和兴趣哩!”钱玄同笑着说。

钱玄同对儿子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

钱三强认真思考后,说:“爸爸,我要学工!”钱玄同欣然同意。

生命如此之短,父母不必强求孩子活成哪种样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才不辜负生命一场。

王 朔

——“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这一生,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教育女儿的态度颇为潇洒,世人所看重的成绩、成功,在王朔眼里就是个“屁”,他更在乎女儿内心是否强大,是否真正快乐。

“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道: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高考是人生的味道,寒窗苦涩,最终总会有属于你的一份甜。但人生不是只有高考而已,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快快乐乐过一辈子,就是给父母、给自己最完美的答卷。

孩子,父母对你最大的期望,是一辈子快快乐乐。不要被世俗眼光所拘束,真正活出自我,活得幸福,对父母而言,就是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