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芳
来漯河四高工作,纯属偶然。
大学毕业那年,四高来师院招聘,当时我已和洛阳一所中学签订了合同,而男友(现在的爱人)工作还没着落,于是陪男友一块儿去应聘。当年来师院招聘的是王校长和已故的魏校长,看到我俩到来,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俩,向我们详细地介绍学校的情况。当时学校没有招聘生物教师的计划,因为生物不是高考科目,需要的老师少。不过他们表示,如果我这个学中文的愿意到四高工作,可以考虑接收我们两个。为了能和男友在一起,我选择了和四高签约。当我把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父亲表现得很高兴,说:“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呢,当时叫省立郾中,在豫南可是大名鼎鼎的。”女儿能在这样的学校任教,做父亲的自然觉得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来到四高,我感受到的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氛围,还有领导和老教师对我们这些新人的热切关怀。业务上,学校有青蓝工程,对新教师是一对一的指导;生活上,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宽敞的住房,当我的舍友向我诉说在新单位几个人挤一间单身宿舍的时候,我为自己拥有一间十八平方米的房间而自豪。一年后,我和男友结婚,学校领导周到细致地为我们安排婚礼。真的感谢四高,如果不是四高,也许就没有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庭。
在四高,我的业务水平快速得到提高,语文组的高大宽老师、殷文亮老师、张聚才老师,还有刘翠萌老师和张四龙主任,他们对我的成长都帮助很大。还记得我第一次讲公开课,我先试讲,全组的人都去听,讲完后,大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给我讲评,然后修改,然后再讲、再评,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最后,我的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这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没有他们,我不会有那么快的进步,也就不会有日后的成绩。
二十一世纪之初,到南方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似乎成了一股热潮,身边的好多同学好友已经纷纷南下,也有人劝我们说:“你们两口子也不想着动动?像你们有文凭又有工作经验的很吃香呢。”南方发达的经济和高工资确实很有诱惑力,但思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留下。因为这里有太多我们难以割舍的东西。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成才,我感觉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尤其是看到我教过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跟我做了同事,如今已是教学骨干,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
2013年,我儿子初中毕业,面临着选择高中的问题,当时他们班一部分优秀生倾向于其他高中,儿子也曾一度犹豫。我和爱人坚定地对儿子说:“就上漯河四高,相信你爸妈的选择不会有错。”最终,儿子选择了四高,成为四高的学子。高中三年,儿子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日渐提高,同时,儿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技能。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211大学。高考后,我做了一个调查,当时和儿子同等水平到其他学校就读的同学,几乎没有超过儿子的高考成绩的。而儿子到大学之后的表现,更让我们庆幸当初的选择。大学里,儿子表现很活跃,做主持、演话剧,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半年后,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水文院的年级长。而专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儿子说:“正是高中的锻炼,才让我在大学里如鱼得水。感谢四高,没让我成为一个书呆子。”我也要说,感谢四高,给我们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一家人和漯河四高结下了不解之缘。曾经,我为自己简单的工作经历而心生遗憾,如今,我会自豪地在个人简历的工作经历一栏里写上:“1996年7月至今,漯河四高任教。” (作者为漯河四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