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7月28日 星期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贾 宾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殷切嘱托打好的“四张牌”之一,是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的重要途径。“人”是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城镇化建设的落脚点。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更不是房地产化。综观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和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等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城乡社会发展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合理聚集的城镇化。城镇的形成和兴衰是在转移成本、就业机会、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等信号和机制的引导和调节下,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主体及公共设施等在地理上自然流动和聚散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鼓励所有农民都进城,而是要遵循人类向往美好幸福城市生活、追求城市发展机会的天性,以填平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为原则,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顺应当前以发展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要以产业、就业、环境、服务聚集人口,实行城区都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外来人员深度融合本地化、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城市化,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节点、以新农村为基础,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生态优美、多姿多彩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城镇化。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关注民生,尤其是农民工这一历史性群体的幸福指数和未来导向。“人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特指进城农民工冲破城乡二元制度限制,获得作为城镇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当下城镇化进程要更加注重公平优先,关注农民工群体在市民化过程中的身份平等、机会平等与发展公平,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和发展权,实施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化解社会不公,实现城乡公民身份权利一体化,建立以公平、平等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乡关系。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联。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需要舍弃过去工业文明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倡导循环的、低碳的、绿色的发展模式。这也就是要求各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强调人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文化权益全面发展,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按照田园城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绝对不能以破坏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为代价,盲目求大求洋。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的发展”则主导着经济发展。“人的发展”是城镇化之目的,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新型城镇化将二者有机统一,并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等城镇化红利,通过农民转变为市民充分释放出来;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有效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与城镇文明进步,通过把人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能力素质与放飞梦想而实现。同时,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条件。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法学室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