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8月15日 星期

让许慎与仓颉 碰撞出火花


■刘彦卿

三十三年前的1984年,我还在南京上大学。那年暑假,突然有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一个人来到了漯河。

那是我第一次到漯河。徜徉在漯河的街巷,感觉这座小城很美。马路宽阔洁净,楼房朴素温馨,行人也很有情调。我知道,自己对漯河之所以有如此美好印象,是因为我大学的一个同班同学,她家是漯河的。于是,我便努力在寻找漯河与洛阳两座城市的联系。遗憾的是,找了半天也未遂愿。一年后,女同学毕业分配去了郑州,而我去了南阳(两年后调回老家洛阳),大学的故事至此戛然而止,而漯河,在我脑海里也就渐行渐远了。

2016年5月,由河南省杂文学会组织的“河南杂文名家走进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笔会在漯河举办,作为一个杂文作者,我再次走进漯河。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愣头小伙已年过半百,脸颊布满沧桑;而漯河这座中原小城也一跃跻身于中国汉字文化名城。

第二次到漯河,倒是让我一下就找到了漯河与洛阳这两座城市的关联,那就是许慎。

许慎出生、生长于漯河,工作、成名于洛阳,又告老还乡于漯河。漯河与洛阳,构成许慎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地方。如果能够把漯河的许慎与洛阳的许慎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无疑会使许慎的形象更加丰满,使许慎的故事更加生动,也会让漯河的汉字文化更加出彩。于是,从漯河回到洛阳,我马上将自己的所感所思写成一文,题为《漯河的许慎与洛阳的许慎》,交《漯河晚报》刊发。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漯河与洛阳的结合,切入点在哪里?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忽然想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先提到的黄帝史官仓颉,豁然开朗。

当年仓颉在洛阳洛宁县洛河岸边造字之后,并没有把造字的密码公布于世,人们在使用文字时很不方便。于是,许慎在洛阳苦苦钻研,终于发现了汉字密码并著书立说,将其公之于世,泽被后世。所以仓颉和许慎才并称为“字圣”——一个是造字之圣,一个为解字之圣。如果漯河和洛阳能联合国内其他的文字文化名城,共同搭建一个舞台,让两位字圣甚至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同台唱戏,并碰撞出一系列的文化火花来,那岂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皆大欢喜之善事吗?

漯河是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洛阳也是中国文字文化名城,同样可以戴此皇冠的,应该还有一些城市,譬如以甲骨文出土和研究闻名全国的安阳市。

漯河、洛阳、安阳,同属中原,一脉相连。若能以字结缘,共建平台,共推中国文字文化,不更有意义吗?因为不管是洛阳还是安阳,均和漯河一样,有着丰厚的文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字文化资源。

仓颉造字的地方尽管全国有好多处,但最为可靠的一处却是在洛阳。在今洛阳市洛宁县阳峪河与洛河交汇处的半坡上,那个造字的古台尚存,那通古朴的石碑尚在,尽管古台、古碑处长满荒草,但“仓颉造字台遗址”几个大字清晰可见。洛阳人都知道,这是当年仓颉歇脚斗龟、从龟痕鸟迹中突发灵感造出文字的地方。另外,在洛阳,与许慎说文解字有着极强关联性还有以造纸闻名于世的蔡伦和他的蔡侯纸。蔡侯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许慎的《说文解字》,曾被学者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安阳也是如此。尽管我们不知道是谁最先将殷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也不知道三千多年前的那些巫师和史官中,谁的卜辞刻得最漂亮、最规范、最受商王喜爱,但我们知道,仓颉造字也好,巫师和史官刻字也罢,都和许慎的说文解字一样,历尽艰辛,百折不挠,才最终修成正果。

仓颉造字,从发现鸟迹到创造出象形文字,再到启用新的造字方法,直至形声结合,结出更多的文字,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以至于感天动地,出现“天雨粟,鬼夜哭”之奇异景观。殷商的巫师和史官刻写卜辞,尽管属于少数人垄断的技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老祖宗刻写一个字,要经过好多道工序,真的是太难太难了。以至于千年过后,许慎说文解字时,对文字依然是那么执著、那么虔诚。所以,今天在漯河、在安阳、在洛阳,不论是谁,讲起文字文化的故事,都是那么动听,那么感人。所以,我们今天写文章,还必须得讲究节省文字,惜字如金,让文章尽可能精炼,以体现出我们对文字的那种敬畏。

也正是如此,漯河若是能够牵头,联合洛阳、安阳以及国内其他的文字文化名城,结成“中国文字文化名城联盟”,就显得很有意义。可考虑在中国文字文化名城联盟下,先行组建“全国文字文化保护利用联盟”,深度了解文字文化遗存的现状和保护、利用状况。通过文字、影像、照片等形式的资料收集,搭建中国文字文化遗存资料数据库;启动“全国文字文化遗存调查”活动,借助全国文博工作者的力量,把中国文字文化的“家底”彻底摸清。同时,整合中国文字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中国文字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共同推广整理中国文字文化品牌,积极探讨中国文字文化名城的合作方式和途径,推出中国文字文化名城形象代言人,策划打造全新的中国文字文化名城的精品旅游线,以此提高漯河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过段时间,就要第三次去漯河了,我要把我的这些想法,通过有关渠道传递给漯河市相关部门,供他们参考。同时,我还要与漯河的朋友一起,一边品茶,一边聊一聊许慎、仓颉,以及殷商的那些巫师和史官,畅想一下,如果许慎、仓颉以及殷商的巫师和史官们聚在一起时,会聊些什么话题,会争辩些什么东西,会碰撞出多少火花。

想想这些,不也很有趣、很惬意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