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左素莉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在洁白空蒙的宣纸上,淋漓水墨和淡雅赋彩绘出唯美清妙的中国画。在中国画的恰当空白处,由画家或欣赏者题上一首或者多首,借以抒发画家感情,引展画面意境,评论绘画艺术的诗歌,就是题画诗。诗画相融,绽放出中国画的独特风华。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诗画艺术,11月25日,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和漯河市沙澧诗词协会联合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河报》“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省作家协会会员于建华老师,作题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中国画题诗漫说》的讲座。于建华老师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深入讲述题画诗的发展史,精微解析诗画相融的中国传统诗画艺术。
于建华说,南北朝时期,文人江淹写下了《雪山赞四首》,赞咏壁画。降至唐朝,诗歌大盛,留下大量的题画诗。大诗人杜甫、白居易、韦庄等,都有题画诗传世。不过,由于这些诗歌并非直接题在画面之上,仅为咏画赞画之作,所以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但也足以可视之为题画诗之滥觞。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画家荆浩的山水巨制《匡庐图》,图上有南宋皇帝赵构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字,更为重要的是,与画家同时代的诗人、祠部郎官韩屿题有诗句“翠微深处著轩楹,绝瞪悬崖瀑布明”。到了宋代,随着北宋文人画的出现,画家们大多本身又是诗人,故而兴之所至,画后往往爱在画面空白处题诗几行,以与画面彼此辉映,产生奇趣。由此,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或者说是狭义的题画诗,方告正式产生。但是哪幅画最早在画上题诗?难下定论。
于建华还讲述了诗词、文章、书画具皆一流的大文豪苏轼和第三个儿子苏过所做的题画诗,元代的书画家倪云林、明朝“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清代八大山人及“扬州八怪”、“中华民国”时期才女周炼霞和陈小翠等的代表画作特点及题画诗的内蕴。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把文学和美术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妙合而凝,浑然一体,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于建华最后说。
于建华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与书画有关的问题。
市沙澧诗词协会名誉主席艾振兴说,于建华老师是文化界的奇人,一身仙风道骨,一心扑到做学问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诗文、书法、篆刻、绘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是《大河报》“大河鉴赏”书画鉴定专家,经常在《大河报》上发表书画鉴赏文字,这些文字见解独到、评析精准、文采风流。听了今天的讲座,相信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有一种心灵愉悦的体验。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举办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文化界的品牌,每场讲座都是高水平、高质量、都很精彩。大家要知道,为准备一场讲座,主讲人要查阅多少资料、下多大功夫才能把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奉献给大家,所以,我个人认为,听讲座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捷径。大家只要有时间,没有要紧的事情,都要积极踊跃参加,让我们与水韵沙澧读书会一起成长、一起书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