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左素莉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11月25日,由漯河市社科联和漯河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开讲,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陈军作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以激发更多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陈军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我主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党和国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为大家分享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陈军认为,文化、文明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也是两个交叉的、互相包容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陈军讲解了“轴心时代”,即公元前4至6世纪轴心位置出现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智慧凝结成的哲学和思想指导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上更加幸福的道路。陈军还讲解了位于轴心位置的各国文明。
陈军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包括先秦诸子百家、汉代经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陈军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背景、困难和挑战,详细讲述了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及发展脉络。
陈军认为,先秦时期,是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200多家的不同观点、不同理论进行碰撞,没有这个时期,就没有今天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秦国焚书坑儒不利于文化的延续,为了让江山传至千万世,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严刑禁法;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神化了儒教,不利于文化健康共生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家思想变成道家、道教、道学三部分,玄学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佛家、儒家、道家三种思想融合碰撞;隋唐时期道家一度处于主导地位;到了宋代,孔孟思想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周敦颐等几个思想家巨匠,朱熹把《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成四书,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宋明理学发展到明末清初,出现了强调心外无物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孔孟儒学,于清代出现重考据的实学。
谈到国学的概念时,陈军说,封建社会有国子监,是管理文化事务的机构,国子监提倡学习的内容就是四书五经,严格意义上讲是十三经。这些以经学为主题,包括诸子百家内容,是经过长期传承、经过历史检验的,是对中华民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人们广为传颂的才称得上是国学。
在谈到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陈军说,要继承优秀传统、摒弃封建糟粕、融汇古今中外、崇尚文明科学。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但一个事物往往都有两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传统文化都是该民族和该国家的生存标记或印记。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传统文化都是有其历史价值的,我们今天的人可以对其进行评判, 但是不要轻易地全盘否定,也不要浅薄地嘲笑,而是选择其中对今天有益的成分来继承和发展。
陈军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力量。
陈军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讲座结束后,听众纷纷表示,陈军主任的讲授精彩、深刻,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厘清和鉴别哪些是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后,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陈军说,一个城市不能没有文化,城市发展需要文化作支撑。发展文化事业不仅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打造城市核心文化,用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漯河人民的精神。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作为传播文化的平台,形式非常好,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宣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对创办者、组织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希望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加大宣传力度,有更丰富的主题,针对性更强,在漯河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