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月11日 星期

我的七年芳华


■陈 刚

那年我刚外派到河南工作。父亲很抒情地走到中国地图前,指着河南省的形状说:“像个羊脑壳,不大嘛。”母亲岔开手掌在旁边比画着说“看着蛮近,才拃把远”。她不知道这一拃有七百多公里。骨肉天亲,这大概是父母亲心中最温柔的版图,这成了他们与儿子时空相连的一个接口,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个月亮。他们还研究我每天的轨迹与地图上某个位置重合的可能性,坚信我就藏匿在某个抽象领地里。父母的爱其实很轻,可以像地图一样挂在墙上,一晃七年过去了,这个挂在墙上的“羊脑壳”都泛黄了。我每年春节回去都会用鼻子悄悄地嗅一下,老是疑心它会散发出哈喇味。“羊脑壳”的不动声色,显示出它对时间的鄙视和对人间亲情的妥协态度。

七年前,宜昌还没有通高铁。每次探亲需要驾车六个多小时,高速公路消融了村庄、树木、云朵。过了荆门,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速度,从丘陵闯入平川,汽车似乎得到了鼓舞,精气神一下子提升起来,突破了时光严密的防线。在这疾速如飞的时光里,汽车像个容器,存放了太多的情绪和音乐。我在回味某些情景,许多细节,像雪在燃烧。女儿那时还在上小学,我进门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似乎在为热烈的拥抱暗自蓄力,然后才像小鸟一样扑进我的怀抱。我出门的时候,她分明也犹豫了一下,目光里的游丝顺着旅行箱慢慢爬上我的脸庞,充满了不舍和留恋。那一刻,我明白了,人生中许多难受的滋味都在犹豫里头。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她的人生辞典里也有了远方。我想告诉她,如果尝到犹豫的灵犀味道,请不要悬疑,那是你参悟人生的隐喻。

七年了,我一直在“回去”。回去,多么美妙的两个字眼,它是汉语言世界里能指向幸福港湾的最简练表达。为什么我们总是拿生命的环节误作自我革新与自我出逃呢?表达得更家常味一点就是:回到河南的工作岗位,叫回去;回到宜昌的家里,也叫回去。回去,仅仅是取材于我的生活,我亲爱的外派生活,它从此构成了我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回去或者在回去的路上。如果说我的胸中装满了万千寂静,那只是情怯的假设。微信才是个好东西,一端连着爱人,一端连着我,爱情在视频中消失,又在视频中重现。如果太忙,就用回复的文字做呼吸。只有我们相信,其实两个微信号也能成为爱情的标本。少了陪伴和相守,视频成了最长情的告白,留言也是最温暖的承诺。红颜弹指老,那也是我们爱情的刹那芳华。有时夜半醒来,还以为“回去”了。于是打开灯光,让影子和墙交谈,把每一句隐匿的梦呓都用诗句来唤醒,让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成为一支射向思念的暗箭。夜退深处,光行字词,就像一株枯萎的草重新进入了春天。如果第二天开会,我的声音洪亮,目光如炬。我用澎湃的激情重新进入状态,我不需要解药,工作也是我的爱人,那是另一种芬芳的味道。

七年了,我像个既没有课本也没有学籍的旁听生,认真学习研究河南文化。我学会了说“中”、“怼”,还知道一条鱼可以喝一百零八杯酒,敬一个、端两个,头三尾四、腹五背六。喝酒要爽直,宁喝醉,不后退,才能悦人悦己。烈酒燃烧骨头,喉咙吞下长河。即使醉了,也是英雄的末路,同样荡气回肠。越来越多的河南朋友说我“可得劲”,让我能在倍受鼓舞后产生无限的喜悦。但我还是不擅长用河南话骂人,有时说的话已经相当地愤怒了,性质很严重了,但听上去还挺文雅,像文言文,太拗口诘牙了,哪像爆粗口?洞幽烛微,中原大地是文字的母腹,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连骂人都止乎礼。若论喝酒,那喝的也不是酒,而是“讲究”。河南人善饮更善劝,端杯就有点文攻武斗的意思。精致的程序里,巍然有古风。每一杯皆有理,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引经据典,勾古稽今,无所不包,古朴凝重,能不让你醉卧沙场?干完杯中酒,你就能和英雄攀上亲戚,和对方成为兄弟。曹操写的《短歌行》,倡导我们要“慨当以慷”,要“对酒当歌”。上海一个叫张海斌的副教授,去年出差河南后,也写了篇文章叫《河南归来不喝酒》。在我看来,老前辈和副教授说的意思都差不多,到了河南,那才叫喝酒!

七年过去,让我从而立之年进入了不惑之年,感觉有了一点可以缅怀青春的意思。这是一个漂泊的时代,有很多像我这样长年在外的人,我不过是众生一员。七年了,我相信只要有爱和努力就能兑换真情和幸福。电影《芳华》里有这样一段话: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宏的想象,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动,是炽热的感情,是美丽的象征,是无穷的希望,是力量的绽放,是勇气的勋章。借用这段话,作为文章要表达主题很合适,作为结尾,也刚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