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3月27日 星期

醉春风


■李世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压垮了镇文化大院的门牌楼。

县文化局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老赵就住在文化大院。这天,街坊阿四传来话,说老赵欲修建文化大院的门牌楼,邀请瓦匠去做工,包工不包料,只雇工三人,预算工期一周,工钱每人每天一百二十元。

这个老赵,来镇上三年了,是出了名的老抠。市面上的瓦工活,一般一天一人一百五十元。老赵出的价钱,不高。瓦匠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街坊阿四看出了瓦匠的心思,低声对瓦匠说:这个老赵,虽抠门,不过,工时可是攥在咱瓦工的手心里。

瓦匠惬意地笑了。吊线砌墙,贴砖盖瓦,是瓦匠的绝活。前几年,瓦匠随镇上的工头去南方,在大都市的建筑工地上,做钢筋架子,浇水泥柱子,却没有在乡下的泥刀耍起来滑溜。有几次,不是擦破了手,就是崴伤了脚。瓦匠的心,就像流动的风筝,线的一头,拴在家里。瓦匠外出,撇下媳妇,让她照顾儿女老人,打理五亩薄田,着实放心不下。一颗心,就始终悬在城市上空飘荡。瓦匠就回了,拉起三五个帮工组成一个施工队,农闲时奔走在乡村,依然做他的瓦工。

镇文化大院离瓦匠的村上有四五里远,骑上自行车要二十分钟。好在老赵中午管一顿饭,就省去了来回折腾的麻烦。

老赵的儿子在省里读建筑设计,设计了门楼造型,样式古色古香,要瓦匠按图施建,分毫不差。多亏瓦匠的眼力准,技术活好,吊线、划线,打地基、量水平,丝毫不差。

街坊阿四贴耳的话,一度萦绕在瓦匠耳畔。瓦匠手下的活计,却一刻也慢不下。入春了,家里五亩薄田的禾苗正旺旺长着,急等着瓦匠忙完回去施肥哩。浇水泥,铺平整,再一块块铺墙砖,瓦匠手接手砌起来的墙,尺寸规范,整齐划一,一丝毛茬都没有。老站长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五天。瓦匠只用了五天,门牌楼就上梁封顶了。

封顶的门牌楼,墙砖接缝填嵌密实,宽窄均匀,花纹搭配协调,造型精美新颖。在农村,筑屋建房,封顶时大功将成,是大喜庆事,雇主会放鞭炮,发喜糖。如果雇主对瓦工的活计满意,还要给挑大梁的瓦工封送红包。可老赵,只买了长长的一挂鞭炮放了,红红的喜糖也给乡亲们散了,虽然满腔喜悦一直挂在脸上,单没提红包一个字。

老赵抠门,十里八村少见地抠门!

门牌楼竣工的晚上,老赵在文化大院破例摆了一桌喜宴,炒了几个小菜,还特意买回两瓶二锅头。老赵和瓦匠酒至酣处,拉起了家常,攀来扯去,竟扯上了亲戚。老赵是瓦匠亲娘舅表姨家的大表哥。老赵酒劲上来,一高兴,拨通了儿子的手机,用视频对着新建的门牌楼给儿子上下扫了好几遍,学建筑的儿子赞不绝口。扯到门牌楼,老赵兴致未尽。三年前,老赵来村上扶贫,看到镇上文化贫乏,就按小镇实际情况向文化部门申建了文化大院,三年来,这个文化大院给乡亲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和幸福。老赵说,到月底,他的三年任期就到了,回城也到了退龄。离别的时候,总还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这不赶上暴风雪压垮了文化大院的门牌楼,镇里又财力吃紧,老赵就用自己积蓄的资金再建了这个门牌楼。

酒足饭饱,瓦匠起身要走,老赵已备好工钱,还从内衣里摸出了早封好的红包,又硬塞给瓦匠两包烟。烟滑进了瓦匠的口袋,瓦匠却偷偷将红包压回了菜盘子底下。亲娘舅的大表哥,也是瓦匠的娘舅呀。娘舅能自掏腰包为文化大院建门牌楼,自己怎能再收红包呢?

出了文化大院,天下起了细雨,春风和着细雨拂在瓦匠脸上,湿湿绵绵的。瓦匠就有点醉了,脚下的自行车就拿不稳了。春天的风,能这般醉人?瓦匠说,咋能醉了呢?明儿个还要早起,趁着这春雨,给家里那五亩薄田施肥,盼望着好收成呢!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