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
在一个鹅毛大雪的夜晚,我给孩子辅导完功课,突然饥肠辘辘,便独自前往家门前的小面馆吃面。
小店不大,昏黄的灯光下人影稀疏。“来碗烩面。”我对老板说。老板应和一声便转身进了厨房。
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上桌,鸡肉韭黄铺在烩面上,垂涎三尺的汤汁挑引着我的食欲,我快速拿起筷子挑起面往嘴里送,寒意瞬间被温暖代替,飘香的味道在全身蔓延开来,直到把最后一点儿汤汁一饮而尽。
记得孩提时,最难忘的就是妈妈做的烩面。每当我放学回家,匆匆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迫不及待地奔进厨房,每每看见妈妈在煤火旁用拇指按住面片的两端,然后两只手掌左右抻拉,接着上下晃动,最后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下锅,我便催促着妈妈赶紧把饭做好,有时也会埋怨她做饭太慢,但妈妈从无怨言,依然把烩面做的有滋有味,然后盛好端到我的面前,关切地看着我大口大口吃的样子。当时,我觉得是那么理所当然。
过了几年,我上了大学,每当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妈妈久久地站在站台上目送我。当时自己只想挣脱家的束缚,远离妈妈的唠叨,殊不知自己带走的却是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牵挂与思念,还有自己对家乡味道的怀念。
后来我成长了,再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才突然明白妈妈对儿女的付出是那么的从不求回报,就如我每次舟车劳顿的回到家里,妈妈依然不善言辞,只是默默地起身走进厨房,为我做着爱吃的烩面,依然是满满的一大碗,里面盛满了妈妈对孩子的爱与问候。
礼记中有一句“日月无私照”,当我为人母时,才真正了解当妈的心,妈妈做的菜是最好吃的菜,妈妈用心煮出来的饭菜,带着任何人都模仿和破译不出的亲情密码——那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