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8日 星期

传承千年 有史可鉴


■王笑茹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责任,那我们在传承的同时,也要以史为鉴。《资治通鉴》这部传统文化书籍让后人汲取其经验,传承其文化。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光更强调“人君”尤其要负主要历史责任。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伟大领导人都评价它不仅是一本好书,还是一种文化。那它是怎样传承了千年?又是什么让它得以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是它给后人留下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价值。

宋元之际的著名学者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现代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无论是什么身份,为人子女也好,为人父母也好,为人师长也好,都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否则就乱套了,整个社会都会不安宁。

曾国藩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能窃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有如此“盛典”在,我们又把它奉为圭臬,通其道理,鉴其经验,传其文化,扬其精神,我们的国家怎么会不强盛?我们的民族怎么会不团结?我们的社会怎么会不和谐?

读传统文化经典,我们要从中悟出道理,并传承他们。我由《通鉴》悟出了修心、治国、克己。修心有三点:仁、明、武,这三点是领导人必有的内在品质,且每个人都要有。司马光说:“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这就是君主必备的品质了。所谓克己,就是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挺得过磨难。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解释:所谓“资治”,不仅知道什么是“治”、“乱”,而且要作为“力行求治之资”;所谓“鉴”:如人照镜,“可就正焉”。读者于历代兴亡、人之贤否之中,“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看来《资治通鉴》传承千年一点也不假,留给我们这么多可鉴的道理、可传的文化、可扬的精神。你是否也迫不及待地想去鉴赏一下它的精神、领略它的魅力、传承它的文化? 作者为高中三年级学生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