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乐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说:“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需要向动物妈妈学习。海狮妈妈捉到鱼后不“喂”,而是在饥饿的幼崽前释放它,鼓励幼崽学会捕食;狐狸妈妈一旦教会小狐狸独自觅食,就连抓带咬,毫不客气地将其赶出家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深远”,要求父母把眼光放长远,是一辈子当孩子的“拐杖”,扶着、搀着走下去,还是让孩子掌握生存和生活的本领,有能力自立于世?想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就知道了该怎么做。有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习惯于事事包办,等孩子长大成人,又要求他像同龄人一样担起家庭、社会责任,孩子做不到,就恨铁不成钢。能力只能在一次次锻炼中增长,这好比一只从不让它飞的小鸟,长大后突然被推出鸟巢让它翱翔天空,怎么可能呢?
允许孩子尝试甚至“闯祸”,别随便阻拦。真正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把他视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该放手时就放手。过度帮助、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不但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更是用行动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而孩子通过自我实现建立起来的自尊、自信,比吃得好、玩得好更重要。孩子即使一次、两次、三次做不好,但只要让他尝试,总有做好的那一天。
不要让担忧成为过度保护的理由,不要让恐惧成为牵绊孩子独立的枷锁。希望更多家长放手,让孩子从小去尝试、去体验,练就生存的本领。如果有一天他远走高飞,你会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忧。因为,你已经给了他一双“能走路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