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8月22日 星期

江山如此多娇
——读《毛泽东传》

■宋 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毛泽东奋笔写下《沁园春·雪》,回味悠长,气盖河山,那个时候,毛泽东英姿勃发,天下雄心,为国为民。

一位伟人,一个时代,一个中国,一片热土,一颗赤心;诗人挥洒智慧与生命,成为造就一个时代的伟人;诗人走过泥泞曲折的路,身后响起“十送里个红军,介支个下了山”;十年百年过去了,诗人还是那个诗人,诗人成了人民的伟人。

直至今日,中国的代代人民,总会提起“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的时候……”二十世纪建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在不断面临腥风血雨的侵袭面前,中国人的内心始终被这样一位笑眯眯的诗人鼓励着,保持着金刚不坏的赤胆心。

每每坐在窗前读《毛泽东传》时,我仿若一脚迈进了1893年—1949年的中国大地,一个我异常熟悉却又极端陌生的时代。

我听到了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临行前改写的一首诗《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看到1920年11月,27岁的毛泽东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党组织之一。

我又看到,1921年嘉兴南湖上一叶红船飘荡在水中。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28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坚定理想信念,奋勇争雄成为中共一大代表。

我仿若回到了1925年5月,看到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活活打死,大批工人被枪射杀,爱国学生被抓被打,“五卅”惨案爆发。毛泽东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和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我看到了,北伐战争、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看到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的结束,看到了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准备开始东征,奔赴抗日前线。

我看到了1936年,43岁的毛泽东挥笔写下“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已经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方法:八年抗战,昔日的“东亚病夫”把号称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大日本帝国打跑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我看到了,56岁的毛泽东英雄道路上的纪念丰碑以及雄伟气魄“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人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诗人歌颂人民,歌颂中华大地,而人民也从未停止过歌颂诗人。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这样浪漫的历史,在诗人的浪漫中奋勇搏斗,砥砺前行,在血河中洗涤耻辱,在浪漫中重生、站立。

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一代伟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著追求。”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