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28日 星期

一盏闪亮的明灯
——读《巨流河》有感

■杨晓曦

巨流河,是辽宁的母亲河,流淌着岁月的变迁,养育了这方热土上那些怀揣着梦想的热血青年。同时,也从侧面呈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教育史,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着奔腾向前的岁月长河。

《巨流河》,是台湾作家齐邦媛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乡的一段记忆,也是一部动荡年代的苦难史,更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在艰苦条件下生命不止、教育不止、学习不止的真实写照。

翻开《巨流河》,跟随着齐邦媛平静、不掺杂私人情绪的述说,中国的一段近代史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从满目疮痍到逐渐富强,从战火纷飞到平静安宁,历史的年轮滚滚而过的时候,从来不缺乏磨难、鲜血和生命。透过这本书,透过她的文字,我们甚至能感受到战火和颠沛流离、生死离别带来的恐惧,能跟她一起爱着她所爱的,感受到她所感受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恍然间,我们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齐邦媛的父亲在东北失陷后,于北平创立中国第一所“中山中学”。从此,随着华北局势的动荡和“七七事变”等,他带领一千余名师生,从北平前往南京、从南京到汉口、从汉口到湘乡、从湘乡到桂林、从桂林到怀远,再从怀远到重庆,成了一所移动的学校,不停地打着一场场不间断的“求知游击战”。齐邦媛一家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和广大师生一起,破衣草鞋辗转逃亡,几次濒临绝境,妹妹死亡,母亲死里逃生,炸弹不时在身边、头顶掠过。而无论境况怎样艰难,父亲的教学步伐没有停止,齐邦媛的知识教育链没有间断。

《巨流河》,像一本博大的教材,深深地吸引着我。烽火不断的年代,满怀对国家对民族一腔热爱的知识分子们,在动乱中仍然办杂志开书店,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不至于因时局动荡而断层。

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细读《巨流河》,历史的年轮,仿佛再一次从心底轰隆隆碾过。朱光潜、钱穆、孟志荪等一些文化大师的风范,在齐邦媛娓娓道来的述说中一一呈现在眼前,他们在危难之时坚信祖国未来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不抛弃、不放弃,对学生们谆谆教诲,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那些爱国的学子们,在风雨飘摇的境地中,坦然面对内忧外患,读书、报国,舍生取义;身处逆境的他们,仍然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融进了对知识的渴求中,理想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希望……慢慢品读,令人荡气回肠。

合上这本书,当年的校长、老师在学校集会时候的讲话,缭绕在心头:一个国家在困难当头、家园丧失的时候,保住了孩子们的书桌,就是保住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

书桌,学习,未来,前途。这是一个多么响亮的话题,让人心生敬意而又随之感动。

同时,这几个字,也让我浮想联翩,联系到目前的教育。在战争年代,教育重要,在和平年代,教育更为重要。如此,才能不忘初心,寻梦追梦。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前一阵子,一个朋友家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找我咨询作业,回去的时候,他的手机没电了,无法用扫描共享单车二维码,他就要求我给他扫一辆,但我的手机没有开通这项功能。他毫不客气地说:“不就是200元钱押金吗?你开通一个就是了。”真是不巧,我当时手机上真没有200元钱,他就又要求:“把小蓝车微信码拍下来,发给你朋友,让他们帮我扫一辆嘛。”还不忘强调:“也就是一元钱,不值啥的。”我一听,心里感觉很惊讶,这孩子怎么觉得大家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但我还是拿出一元钱,让他去坐公交车。谁知,他竟很不情愿地从我手里一把抓过那一元钱,一边转身,一边大声说:“真麻烦,我去坐公交,还得从你家走到路口,那么远去坐公交,恁热,让你朋友帮我扫一辆怎么了嘛……”

看着那孩子的背影,我惊在了原地,这孩子书读哪里去了?那些应有的尊重、包容、感恩、感谢的传统美德都学到哪里去了?呆呆地站了许久,我不禁对孩子的教育现状焦虑万分。目前,从家长到学校,普遍看重的是升学率,“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学校,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只要升学率高;许多家长,只要孩子成绩好,不惜血本、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各种合理不合理的需求,美其名曰: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全面提高思想品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便成了一纸空谈。孩子们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学习班,才艺特长班和一大堆的习题,在头昏脑涨中考个好成绩,便被大大夸奖为好孩子、素质高,真实的情况却是高分值、低智商,自负又自私。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大流失,孝老敬亲、感恩、感谢这些优良传统在部分孩子身上,几乎找不到踪影。

更可怕的是,有一部分家长乃至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自己就不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更别说如像《巨流河》这类传统的、历史性的书籍。

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照亮孩子们学习方向的灯塔。师者,授业,解惑也!传授的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传授的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技能和素养。为人师者,都要学习先贤的教育理念,博学、博识,多读书,苦练基本功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才是必由之路。

《巨流河》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一段近代史和教育史,记录着我们伟大国家一段时期的足迹,是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它令后人不数典忘祖、不妄自菲薄,给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巨流河》和其他历史书籍一样,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滋养。它们都是一盏盏被拨亮的明灯,闪耀着无比智慧的光芒。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