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9月29日 星期

北宋时期 郾城的两个画家


■蔡慧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入错行的皇帝,一个是“做个词人真正好,可怜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是其画“世人莫能及者”“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宣和画谱》就是在这个帝王史上最杰出的画家、独创“瘦金体”的宋徽宗授意和直接参与下,将宫廷所藏的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编成目录,以备查考。《宣和画谱》集书画名家之大成,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 件。以宋徽宗在书画方面独到的眼光和造诣,可以想象一下,能被其挑选入《宣和画谱》的画家,其水准得有多高!就在这本相当于魏晋至北宋画家的名人字典中,出现了郾城两位画家的名字,一个是陈用志,一个是王榖,两人分别出现在“卷十一·山水(二)”和“卷十二·山水(三)”中。

陈用志

陈用志,一说陈用智,一说陈用之,生活在宋仁宗年间。有关陈用志的介绍,散见于《宣和画谱》、邓椿的《画继》(《画继》上关于陈用志的介绍实际上是辑录了沈括《梦溪笔谈·书画》里的内容)、刘道醇的《宋代名画评》以及《图画见闻录》《郾城县记》等史料中。史书上说陈用志是颍川郾城人,性格朴实直率,不喜功名利禄,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品格清高、特立独行的人。初为图画院祗候(宋时按画家才艺的高低而授予待诏、祇侯、艺学、学生、供奉等官职),后归于家。工画道释人物及番马,尤工山水。其《秋山图》被存于御府中,另有一幅《仿尉迟乙僧释迦出山图》(又名《拈花微笑佛陀像》)现存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有说存于大英博物馆。

陈用志因为画艺出众而被选入宫廷,终因不喜功名利禄,不想迎合皇上而回归乡里。宋时图画院画家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权贵服务,奉旨为宫殿、皇家寺院道观画壁画、屏画,或为某些豪门大宅画些装点门面的画。景佑(1034~1038年)初,宋仁宗赵祯营建慈孝寺,命陈用志和待诏王华等为慈孝寺东殿御座一侧的屏上作画。期间,王华希望借助这个机会能引起宫中对他特别关注,因而得到别样赏赐。他要投其所好在侧屏上面画上龙水,并饰以花竹。陈用志对此甚为不快,也因这件事他即离开画院,罢归乡里,直至终老。在乡间有很多人向陈用志求画,一开始每天都有人到他家去,但陈用志只用半幅纸绢潦潦随手画几笔来敷衍和拒绝求画者,久而久之,都知道陈用志的画不好求,人们也就不敢去求画了,所以他的画流传下来的很少。

陈用志师从于世称“李营丘”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山水画之父的李成,《宣和画谱》谓“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名师出高徒。”陈用志原本起点就高,又拜在名师门下,其画艺称一时之妙。陈用志的画早期虽然也精深微妙,中规中矩,但颇受局限,很有点小家子气,缺少一份率意挥洒的飘逸之态。这种中规中矩的画法是“画院派”的标准技艺,《宣和画谱》载:陈用志“故求之于规矩之外,无飘逸处也,大抵所学不能恢廓耳”。陈用志感知到了这种画法的局限性,他遍想法子力求突破,争取画艺更上一层楼。《画继》(实出自《梦溪笔谈》)上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宋复古曾批评他的画虽然精工,但少“天趣”,陈用志深以为然,他说他“常担心自己的画不及古人,正在于这一点”。于是他向宋复古求教,宋建议他“求一败墙,张绢素倚之墙上,朝夕观之”。久而久之,就能“隔着画布见到败墙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变幻出山水的景象。眼前会出现一幅山水图:败墙高处是山,低处是水;凹陷处是山谷,缺口处是山涧;显豁处是近景,模糊处是远景。意会之间,发现败墙上都是人物、禽兽、草木飞来动往的景象,全然历历在目。于是随意拿起画笔,默然画出心领神会的意象,自然画中的意境就会天然而成,不似人为的造作,这就叫‘活笔’。”陈用志照着此法练习,画艺大进,果然意趣天成,画面灵动了许多。《宋朝名画评》记载:祥源观东壁有陈用志画的山水画一堵,磊落峭拔,仿佛能看到千里外的景色,庆历年间毁于大火,不复存焉;文潞公的家里有陈用志画的出云山水画壁,高丈余,所画的云气势非凡,好像一会儿工夫就要大雨滂沱的样子。

陈用志画的道释人物,色彩和技巧跟传统中国画完全不一样,有点类似于西洋画,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其画的佛祖达摩形象在前人高鼻子、大眼睛、粗眉毛、宽而秃的额头顶门的基础上又多了腮络须、耳际发、人中胡。还有他借鉴雕刻的技艺,把雕刻的手法用在绘画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画的《仿尉迟乙僧释迦出山图》,释迦身上重叠绵密的线条,不仅把雕刻上的线条巧妙展拓到绘画上,而且发扬光大,形成了“曹衣出水”一派的衣褶描法。

陈用志是北宋时期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既是北宋宫廷画家的代表,也是民间画家的代表,诸多文献都评价他:“为交友所高。”

王 榖

王榖是北宋时期又一位郾城人。王榖生活在宋徽宗年间,字正叔,博学,能文章,尤擅绘画。官至大理寺卿。《宣和画谱》称他有三幅画珍藏在御府中。《宣和画谱》和《郾城县记》上有其传。王榖是个文官,当过很短时间的佐京尹,后为大理寺卿。王榖很会做官,特别善于处理烦琐的具体地方事务,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事之余,他才有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儒学还有作画上,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作画是他的业务爱好,但他把业余爱好发展到一般专业人士也难企及的地步,当真令人佩服。

王榖画的题材大多取自当代和以前人写的诗词内容,他很擅长把诗词的意趣用画面表现出来。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很有造诣,在当时影响很大,其《洞庭晓照图》《雪晴渔浦图》《雪江旅思图》保存在御府中,被选编入《宣和画谱》。

王榖的画题材多来源于生活,由于王榖居住在郾城县城的南城边上,他的家旁边就“有亭翼然”,这个亭因建在溵水边上,起名“溵亭”。“溵亭”据说是裴度伐蔡时所筑,是裴度临时休息及劳军的地方。“溵亭”造型优美,翘角重檐,围以栏杆,置几凳,可凭栏远眺,可围桌小憩,可看溵水风帆,可听东黉暮鼓,可观溵阳渔灯,可闻西寺钟声。溵水南通淮蔡、北达箕颍,目之所及,河川上景色明秀,令人心旷神怡。“溵亭”是郾城历史上一处文化底蕴丰厚的所在。也许裴度曾在此亭劳军,也许元好问曾在此亭和朋友对酒当歌,也许韩愈曾在此亭和李正封秋夜联句。王榖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很有江南味道的地方。宋时文人吴处厚曾写诗描写这里的景色:“乱莺啼处柳飞花,拍拍春流涨晓沙。正是江南梅子熟,年年离恨寄天涯。”王榖常常在这美丽的川上游玩,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他把这种美妙的感觉用画笔表现出来,所以他的画得山川灵秀之气,脱尘绝俗。

郾城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给了画家们创作的灵感,陈用志、王榖这两个北宋时期的郾城人,为中国书画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