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

幽静兰亭


■孙幸福

看着书法家用行草写的《兰亭集序》,读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熟悉的内容,思绪飞到二十多年前到过的兰亭,那情景历历在目。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汽车出了绍兴,朝着西南方向,沿着公路行驶,大约20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只见群山合抱,曲水蜿蜒,茂林挺拔,修竹摇曳,亭台水榭掩映其中,好一个幽静地方!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兰花,汉朝时在此设驿亭,所以,就有了“兰亭”之名。现在的兰亭,是明代嘉靖年间迁移于此的。

兰亭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寄居过的地方。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司马谢安、右司马孙绰等42人,聚会于此,行祓禊礼之后,众人分坐曲水之边;有人在上游放一只盛酒的杯子,用荷叶托着顺水漂流,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三杯。还真有高手,当场赋诗两首的就有王羲之、谢安等11人,另有15人赋诗一篇,剩余的16人因诗不成各被罚酒三巨觥。这在当时是一次有名的盛会,王羲之将大家作的诗文汇成集,并作序一篇,记述聚会的情景,这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而成。《兰亭集序》全篇28行,324字,有重复的字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第二天酒醒后,王羲之自己想再写出当时的韵味,百试不得。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流传到唐太宗李世民手里,他爱不忍释,据说在临死时命人用它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穿过用翠竹精心编制的篱笆大门,沿着石子铺就的小道往前走,两旁是粗壮修长的竿竿新竹和一潭碧水;再往前行有一个三角形的亭子,立在一棵大树下,宝珠顶高挑檐,异常简洁,亭内有一人高石碑一座,上边用黑底白字刻着“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笔锋若龙跳跃,活泼而又厚重。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为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于是,这块碑也被人称为“父子碑”。亭前一观鹅池,有八只白鹅浮游其中,或曲颈环顾,或入水觅食,倒影清晰,意趣横生,相传有一段王羲之以书法换白鹅的故事:当年在山阴这地方有一个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非常爱鹅,常去观赏,时间久了,就想买几只回来。道士见有机可乘,就说掏钱买俗气了吧,我不会卖它们;不过,你若肯为我写一部《道德经》,我愿意把这群鹅都送给你。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就写了这篇经文送给道士,然后笼鹅而归,放养于此,遂有了观鹅池景观。从观鹅池再往前行,是古香古色的“流觞曲水亭”,这座面临曲水的凉亭四面都是落地刻木长廊;亭内挂“曲水邀观处”匾额一方,为光绪年间原江夏太守李树堂所题,据说这里是当年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赋诗之处,今天看来也是雅人雅事,雅兴不浅。由于在此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此地主人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这里也就成为书法圣地;即使到了今天,也是融秀美的山水风光,典雅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具备而享誉海内外,成为重要的文化名胜古迹。

出了曲水流觞亭,往西走是晋右将军祠,王羲之晋朝曾官至右将军,故有此名,所以后人常称他为王右军。右将军祠内有许多后人碑刻,正中则悬挂着王羲之的画像,两边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的楹联。祠堂内有一池曰墨华亭;南北方向筑有小桥可通亭中。墨池面积不大,但结构雅致,据说王羲之每次写完字都习惯在这个池内洗笔,日子久了,满池水都染黑了。这座墨华亭,就是后人为纪念王羲之研习书法时勤奋苦练的精神而建立的。祠内的过廊上,悬挂着一盆盆吊兰,不知是花香还是墨香扑鼻而来,别有一番风味。

兰亭有三大名碑,除了兰亭碑、鹅池碑,还有一座御碑。御碑亭就在曲水流觞亭的后边,它规模宏伟,亭基为八角形,周围是石刻雕栏,上立一块高达三丈,宽一丈的巨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清朝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序集》全文,书法秀美。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做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请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记盛名……”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这座碑又称为祖孙碑,是国宝,但这座御碑险些被毁掉。“文化大革命”时,打着“破四旧”旗号的红卫兵要来砸掉这块“封资修”的石碑,听到消息,当时驻在兰亭的血吸病防治所的医生们连夜行动,在御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在石碑正面写上毛主席《送瘟神》诗词,在背面写上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语录;毛主席的诗词果然能送“瘟神”,红卫兵看了毛主席诗词和语录,谁也不敢动手砸,只能悻悻而去,国宝得以保存。

临池十八缸也是兰亭一个有意义的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相传王献之曾在此练习书法,磨墨用了三缸水就不再练了,认为已经写得非常好了而骄傲起来,并把他写的一些字拿给了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认为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一个“大”字,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并说拿给你母亲去看看吧。王羲之夫人看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只有一点儿像你父亲。”王献之听了非常惭愧,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一直练完十八缸水,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王右军祠是兰亭景区的精华所在,建于清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亭边连桥,四面环廊;整个建筑集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着王羲之的画像,回廊里是历代书法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唐宋元明清历代作品,真草篆隶行诸般字体聚集一起,星光闪烁,美不胜收。据说,后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以及随后的书法艺术交流活动,都在这座祠堂内举行,可谓薪火相传,盛会不断,兰亭也有资格享受这份荣誉。

兰亭匆匆一游,对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敬意倍增,更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