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霞
母亲七十多岁了,慈悲、温润,我觉得老年的母亲比中年时期还要好看。因为赶上“文革”,母亲中学没有上完,可母亲的言传身教就是我的一本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那还是住平房的时候,我们家种了两棵葡萄树,成熟的季节,绿叶遮盖了大半个院落,密密匝匝的绿叶下垂着一串儿一串儿紫红的、透亮的“巨峰”葡萄,葡萄饱胀着甜蜜的汁水。母亲吩咐我们摘下,送给家属院里这家几串儿,那家几串儿。邻里接到新摘下的葡萄,脸笑成了一朵花,送葡萄的我们也会抿着嘴笑。那一刻,母亲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友善的种子。
直到现在,母亲还种了石榴树、无花果树、樱桃树,还有蔬菜和花。收获的季节,石榴咧开了嘴,无花果个儿挺大,樱桃玲珑剔透,应时的蔬菜闪着诱人的光。家属院里的人们摘下来尝鲜,母亲是很乐意的。母亲还会把成熟的石榴、无花果、樱桃分给家属院里的孩子们。花开放了,黄的、红的、紫的,五彩缤纷,开在母亲的阳台上,开在小区的角角落落。母亲把花分给大家,大家把花养在自家阳台上,这样,小区一年四季有花香、有花影,闻着花香,欣赏着娇艳的花朵,我们感受到生活可以这样安宁和美好。
小区里放了旧衣回收箱,母亲隔段时间就要整理家里的衣物。家里孩子的衣服穿着小了,可还是好好的,母亲就会把衣服洗干净、熨烫平整,放进回收箱。几年来,母亲捐出的有单衣有棉衣有毛衣,有小孩子穿的有大人穿的。在把这些衣物放进回收箱的一刻,母亲一定希望这些衣物能穿在真正需要它们的人身上。
父亲住院期间,同病房的有位乡下来看病的老人,和父亲同龄,七十多岁了,检查出有心脏病,需要立即做手术。这家人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没有足够的钱就耽搁动手术,怎么办?这愁坏了他们一家。看到他们默默相对,以泪洗面,虽然我父亲的治疗每天也需要费用,虽然我们每天面对父亲的病情也很揪心,可是,母亲还是对我们说:“不容易啊,能帮就帮帮他们。”在母亲的感召下,我们帮助这一家人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他们家人手少,忙不过来,有时会剩下叔一个人在病房,母亲就及时呼唤医生、护士帮叔换药,我们也帮叔打饭。叔出院后,打听到我们家住哪里,就让他的儿女带着老家的红薯、玉米面送到我们家,我们心里被感动得热乎乎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事,在我姥爷住院期间也发生过。那时我虽然只有几岁,但是,那家人背着自家种的红薯到我们家表示感谢的场景我至今仍记得,人与人之间因为慈善而缔结的情意,仍然温暖着我们的心。
母亲的善心善举似一道光芒,普照着儿女前行的路;母亲的善念善行似亭亭玉立的荷,盛开在儿女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