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断不好很容易给孩子心理、生理上留下不必要的伤害,也不利于健康成长。以下误区尤其要避免。
误区一:宝宝长牙必须断奶。一些母亲担心宝宝第一颗牙齿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担心自己的乳头或乳房被咬伤,于是认为这个时候应该给宝宝断奶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母亲若喂养方式正确,一般不会被宝宝咬伤。
误区二:断奶时让母乳变“味”。有的妈妈听别人经验,断奶时往乳头上涂清凉油之类的刺激物,以为这样会让宝宝对母乳产生反感从而放弃母乳。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不仅让宝宝产生惧怕心理,还可能因此拒绝吃其他东西。
误区三:断奶期需母婴分离。宝宝从生下来一直习惯于母亲温暖的怀抱,突然长时间的分离,会使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产生焦虑情绪,哭闹剧烈,睡不好觉,不利于自然断奶和成长。
误区四:断奶之后又喂奶。有的新手妈妈受不了孩子的啼哭,断奶之后又给孩子哺乳,使得孩子的断奶周期越来越长,也易造成宝宝情绪不稳、夜惊、拒食,更不容易断奶。
误区五:下狠心一次断掉。断奶之前要先做好减奶,最好先从减少白天喂母乳次数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减少夜间喂奶次数,直至过渡到完全断奶。
误区六: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断奶。断奶应该选择在宝宝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好的时候,宝宝生病时抵抗力比较差,而且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断奶会让孩子无心进食,加重宝宝病情。
误区七:断奶期宝宝摸乳头无妨。断奶时,不要让宝宝看到或触摸母亲的乳头,以免宝宝产生对母亲乳汁的依恋。
误区八:断奶跟爸爸没关系。断奶的成功也需要父亲的积极参与。比如在准备断奶前,妈妈可有意识地减少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照料宝宝的时间,给宝宝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提前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杨 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