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强
女儿考上了大学,我是既高兴又担忧,从未出过家门的她要一个人面对这个社会了。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想和女儿说的很多,想了半天,决定只给她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她爷爷的故事。我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30年前在方圆附近颇有名气,治好了不少患者。有一次他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串门看戏,正看到酣处,戏忽然停住了,台上有哭声,然后是大喇叭上有人焦急地求救。原来是一家人的孩子正在玩耍,突然“死去”了,没有了呼吸。村子离县城远,村里的医生不在家,家人只好到这里想办法。我父亲当时二话没有说,跃身到戏台上,用手在孩子手上把了把脉,果断地把随身携带的银针扎入了孩子的人中等穴位。一刻钟之后,“死去”的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戏又开始了,我父亲趁一家人高兴,悄然隐入了看戏的人群中。
事情过去之后,父亲很快就把这事淡忘了,没有想到,两年之后,这家人费尽周折找上门来,非要让孩子认父亲为“干爸”,这亲戚一走就是30年,父亲为人处事的这种风格,30年来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第二个故事是我的故事。我说的这件事女儿知道,但我还是给她又讲了一遍。我是一名教师,曾经教过的一名初三学生,他成绩一般,平时很安静。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有自杀倾向,曾经在家里自杀了两次,都被父母救下了。这种状况,如果让学校知道了是坚决要劝退的。他的父母哭哭啼啼,毫无办法。我后来找到他们,说:“让孩子跟我一段吧,我和他聊。”那半个学期,那位学生住在我的家里,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和我一起聊天。那一段时间,我看了不少心理学书籍,竟然都派上了用场。学生把我当成了朋友,心情也慢慢开朗起来,再也没有自杀倾向了,成绩也一步步提高了。我的付出是瘦了几斤肉,也没有损失什么。
听完我的故事,女儿也收拾完了她的行李,她有些不耐烦地问:“爸,你给我讲这些干什么呀?”我笑着说:“这是我放进你行李中唯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咱家的‘家风’,是从你爷爷那里传下来的。记住喽,遇到力所能及的好事就要做,不要计较有没有回报。”
女儿忽然笑了:“我明白了,放心吧!”看着女儿欣然接受,我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孩子远走他乡,能带上“家训”去为人行事,她一定会走得更远,更踏实。因为我知道,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家风,一定比金子还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