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菊
女儿上了高中,时间更紧张了,像是被赶进了剧场,不管想看不想看、爱看不爱看、看得懂看不懂,还在醒神的工夫,剧院大门关闭,退路已无,只有往前赶住前挤了。睡觉,便成了特别奢侈的事;起床,便成了特别难受的事。
每天5点20分,我会准时叫醒孩子。叫醒的过程尽管短暂却步骤繁多。怕孩子在梦乡中被惊到,轻轻地柔柔地叫;怕孩子醒来又睡去,便又加快速度频频地叫;怕孩子起床磨叽耽误了时间,便急急的高昂地叫。为了让孩子在更短的时间内从沉睡中醒来、穿衣、洗漱、走人,我们像打了鸡血,温柔的、急切的、热情的、励志的、严厉的、绝情的,各种手段用尽,只为了让孩子5点40前走出家门。
这样的日子,每月要连续三个满周零五天共26天。我常想,所谓自律,是以少而简的心态面对多而优的诱惑。对一个吃不饱的人要求控制食欲,对一个不健康的人要求保持身材,与向一个睡不好的孩子要求控制睡眠一样,显得苛刻而残忍!
时常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的高中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早8点前和晚8点后,无论你愿意学习多早多晚,无论你愿意睡得多早多晚,似乎都是自己的事了。因为睡觉不是稀缺品,孩子、家长和老师似乎也从中得到了解放。而现在,因为睡觉成了稀缺品,我们便和起床较上了劲。
女儿很懂事。很多事情尽管想不明白,但孩子知道,起床上学是必须要做的事。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从上幼儿园起,女儿学习到各式各样勤奋苦学的故事,萤入疏囊是勤奋、雪映窗纱是勤奋、凿壁偷学是勤奋、悬梁刺股是勤奋、闻鸡起舞是勤奋……然而,勤奋是他们的,睡觉是自己的,在每一个美梦正酣的早5点,在每一个暖暖和和的被窝里,起床依旧是那么难受,不会因为那些励志故事而有所减轻。
看着孩子似醒未醒、晕晕乎乎、晃晃荡荡地穿衣、洗脸、上厕所,曾经有段时间,我认真地掐着手指头算孩子一天的睡眠时间,认真地计算孩子三年高中生活所有的睡眠时间,认真地查找关于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专家说:睡眠不好,带来的是智力低下、生理疾病、心理障碍、性格缺陷,甚至生命危险。然而,孩子们的睡眠依然越来越少。孩子们的睡眠时间哪里去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成了手足无措的顺从者和焦虑者。
看着熟睡中的孩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儿时的家园里,清澈的沟塘映出果树的影子,一群群白鹅在树的倒影里闲游,孩子们在水里刨水捉鱼;年少的课堂外,我们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去河滩,看日落,看鱼跃,看芦苇荡漾。记忆里跟父母去看戏,小孩子坐在最前面的地上,大家带着高低不同的板凳,却都自觉地按照高低顺序依次坐好,不用踮脚,不用伸长脖子,更不用前拥后挤,每个人的眼前都有一整个屏幕,每个人都能看到一台好戏。
睡梦中的女儿轻轻地笑了,一丝温暖的幸福涌上心头。能拥有一个甜甜的梦乡,我们的内心才会更踏实更丰盈;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活力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