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

为患者重塑“心”的希望
——访“感动漯河2018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刘东亮
工作中的刘东亮(右一)。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三川 刘彩霞

心血管疾病往往病发突然,黄金抢救时间转瞬即逝,患者安危命悬一线,救治过程是医护人员与病魔赛跑,抢占先机的比赛。“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刘东亮经常提起的一句话,也是他从医29年来,为了患者的健康,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与死神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真实写照。

医者仁心 处处为患者着想

1989年,刘东亮从郑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漯河市中心医院从事心血管病救治工作。他担任心内科主任以来,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心内科从精神面貌、梯队建设、业务开展、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指标均位于河南省地市级医院前列。目前,该院心内科是漯河市重点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首批“中国急性心急梗死救治项目合作研究单位”。

作为一名医生,刘东亮总是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用最便宜、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病人解决问题、治好病,为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负担。如果是远道而来的患者,他还会和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把检查做完,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他常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让患者不但身体恢复健康,心理上也要恢复健康。”平时出门诊时,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不用吃药,跟刘医生聊几句,就感觉病好多啦!”

“感谢市中心医院刘东亮医生救活了我的孩子。他让孩子有了父亲,也让父亲有了孩子。”一位中年患者的父亲在写给医院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每当想起这句话,刘东亮既自豪又感动。从中也可见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之大,救治一位患者,也是挽救一个家庭。

为了尽快解决患者的痛苦,他有时一天二三十台手术,自己累病了,也仍然坚持。他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医生是一种以生命相托的职业,是值得我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的事业。我之所以选择这项事业,是因为我想用我全部的技术和爱心去帮助那些热爱生命的人们。”

工作时不计付出,不计报酬,他以这种坚韧的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无论星期天、节假日,在他的时间表上,你永远看不到哪一天是他的休息日。为了能赢得抢救病人的时间,他经常带领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遇到危重患者,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全天候应诊,也因此抢救了成百上千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刘东亮每年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400余例,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筹建胸痛中心 造福一方群众

2017年9月1日,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被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称号,成为豫中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志着我市的胸痛疾病综合诊疗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谋划、筹建该中心的推动者就是刘东亮。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中心的筹建和启用关系一方百姓的健康利益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危。

胸痛中心建设事关民生,利在长远,意义重大。刘东亮表示:“胸痛中心的成立,可以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合理制订救治方案,优化就诊流程,大大缩短患者抢救等待时间,降低患者风险,为更多的患者赢得健康生机。”

在刘东亮的带领下,该院胸痛中心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搭建安全、高效的生命通道。中心采用先进的标准化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捷、精准、有效的评估和诊疗,显著缩短了胸痛确诊时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降低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高就诊满意度。

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逐步完善,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等也相继出台,更好地保障了中心运转有序、救治流程科学规范。

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综合了该院多学科的优势力量,为各类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断和分诊、病情评估方案,早期识别和干预各类高危胸痛,依照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为急性胸痛患者最大限度节约了转运时间,增加了救治机会,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胸痛中心自建成至今,平均每年收治患者400多例,截至目前已有约1200位患者通过中心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刘东亮表示。

坚持创新 精“医”求精

许多急性胸痛患者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不仅是刘东亮及其医疗团队医技精湛、抢救得当的结果,也是胸痛中心充分发挥医疗资源配置优势和多科协同作用,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机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证。

业务精,是许多同事对刘东亮工作水平和能力的评价,而他对自己说得更多的却是“要精益求精,要一丝不苟,要如履薄冰”。刘东亮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29年来,他是我市第一个把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以及第一个用尿激酶对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的医生,他创立了我市第一个冠心病监护病房……

作为我市学科带头人,他更注重知识的更新,引技术、带项目,大胆应用于临床实践。1996年,他完成了我市第一例冠状动脉造影,完成了全市第一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1997年,他完成了全市第一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完成了全市第一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型术;2010年,他在全市率先植入了第一例体内全自动心脏除颤仪;2013年,他开展了全市第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015年,他植入了河南省第一例全身无限制抗核磁心脏永久起搏器;2016年8月,我市第一家胸痛中心成立,他建立了院前急救与导管室的无缝对接,为无数急性心梗病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抢救节约了时间……

从医29年来,刘东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002年,他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市第十届“十佳职工”,2006年,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其带领的心血管内科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科。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