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冰
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125周年诞辰。怀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之情,笔者日前采访了曾任毛主席纪念堂警卫区队长的董晋生,听他讲述为毛主席站岗的难忘往事。
40年前,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对军营的向往,董晋生告别家乡穿上军装,带着父母的嘱托,来到首都北京,成为8341部队(现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在毛主席纪念堂担负礼兵警卫任务。
来到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后,董晋生他们先在人民大会堂西大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训练:擒敌拳技术动作、政治理论教育、警卫业务知识培训等。这期间,他刻苦训练,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体能素质、反应能力和警卫业务知识等方面都经受住了严格考验。
8341部队主要担负保卫党中央核心首长和副主席、副总理、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的安全警卫工作。当时,毛主席遗体刚刚安放在纪念堂一年多时间。作为一名新兵,能被挑选到毛主席纪念堂站岗,那是十分荣幸的。
刚开始,他被安排在毛主席纪念堂西门上哨,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合格胜任警卫任务后,又调到毛主席纪念堂南大门站岗。毛主席纪念堂南大门是一个门面哨位,每逢重大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瞻仰毛主席遗容,最后都要在南大门停留,首长和外宾有时会和警卫战士打招呼,友好国家的贵宾甚至会问好、握手,提出合影留念的要求,赠送礼物。警卫战士们要不失礼节,并且始终站如松柏,以英勇威武的军姿和庄严神圣的军容,稳如泰山地守卫在自己的哨位上。
由于任务完成得好,1982年12月30日,董晋生被破格提干,调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宣布命令的当天晚上,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杨德中找他谈话:“小董呀,叫你来这里任职,是经团党委研究决定的,是在37个新提干部中挑选的。今天找你谈话,是给你提要求、压担子、讲责任。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世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每天来瞻仰的各地群众和国际友人达30000多人,警卫任务十分光荣。这是党组织交给你的一项重要任务,出了问题,你小董担不起,我杨德中也会被处理……”听了这话,他不觉出了一身汗,当场表态:请首长放心,坚决服从命令,履职尽责,确保绝对安全。
作为一名刚提拔的干部,他对完成警卫任务充满信心,但并没有认识到警卫工作的复杂性。听了首长的话,他心中有些害怕,这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任务。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70年代成长入伍的年轻人,大家对毛主席怀有一种朴素的感情,想到毛主席,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在毛主席纪念堂工作的七年多时间,董晋生先后任战士、分队长、副区队长、区队长,每天受领首长的指示。他深知警卫工作既是一项严肃、认真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严密、细致的组织工作,既光荣,又艰巨。每天面对前来瞻仰的几万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圆满完成了一次次任务。
当时能够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都是经过各级组织部门审核、推荐、持证来的先进代表,有的还曾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第一眼看到毛主席遗容时,有的不禁放声痛哭,走不成路,有的一时瘫倒在地,有的用头碰撞水晶棺,悲痛得当场休克。作为警卫战士,每天都会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警卫战士必须机智、果断、理智地搀扶着他们,既不影响庞大瞻仰队伍的行进秩序,又不失高度的警惕性。目睹到这里瞻仰的成千上万的各族人民、国际友人,面对一个个感人场面,警卫战士们有时也泪流满面。
庄严的纪念堂,肃穆的瞻仰厅,这就是他们的哨位。在这个哨位上,董晋生带领60多名警卫战士,守卫了3年零4个月。在那里,履行着使命,品味着荣光,也锻造了品格;在那里,追寻着梦想,沐浴着阳光,扬帆起航。
1985年4月,董晋生从毛主席纪念堂调到钓鱼台220号院,为中央首长做警卫工作。
如今,虽然离开军营30多年了,董晋生仍然时常沉浸在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回忆中。今年“八一”前夕,怀着对部队生活的无限思念,他又回了老部队。昔日的战友,如今已是中央警卫团的主要领导,在他们的陪同下,沿着当年站过岗的哨位,他又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