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
母亲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印象里,她一直都是一位生活简朴、尊敬长辈、勤俭持家的贤惠女人。
我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一大家子人穿衣、吃饭、读书的开销全都落在了母亲与父亲身上。令人欣慰的是,家中的四个孩子成年后,每一个都吃苦耐劳,善良感恩。这大概得益于母亲树立的良好家风,没上过几年学的母亲说话却像瓷窑上的瓦盆儿——一套一套的,有关她的那几句口头禅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就是母亲那双起满老茧的手,教我奋斗;是母亲布满皱纹的眼角,教我感恩;是母亲那一句句记忆犹新的口头禅,教我做人的原则。
百善孝为先
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母亲对爷爷、奶奶无比孝顺。在她心目中,一个人是否有孝心,在对待长辈身上最容易表现出来。奶奶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有些困难,而且牙口很不好,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几颗牙齿来嚼烂食物。为了让奶奶吃上更易嚼、更加富有营养的食物。每一次做饭,母亲都会为奶奶格外将食物炖得烂些,使她吃得更香。
九年前,爷爷离世了,奶奶的双腿也越发疼得厉害,几乎无法下床,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事情也无法自理。为此,母亲跟父亲商量好,把奶奶接到自己家中,做起了全天候的护工,穿衣、吃饭、梳头、按摩、聊天……竭尽全力,只为照顾好自己的婆婆。为此,四邻街坊都夸母亲是个人美心灵更美的孝顺好媳妇。我们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感恩父母,孝敬长辈。
勤俭好似燕衔泥 浪费好似水冲堤
勤俭持家的母亲在生活上从来不跟别人攀比,一生过得极其勤俭。母亲有一条铺了二十多年的床单,经过无数次的洗涤,如今这条床单早已破旧不堪,布满补丁。每次看到这条床单,我总是会拿它跟母亲开玩笑,但是母亲一直舍不得扔,总是说:“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父亲应该是在母亲的带动下,也受到了影响,被我们姐弟撑坏的雨伞,他总是能如变魔术般,使它重生;家里出了毛病的大大小小的电器,也总是能经过父亲的巧手,重新开始工作。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我们,因为母亲的教导,并没有忘记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而是将其发扬光大。
钱是黄柏树 不苦不得来
小的时候经常会听母亲讲起她们那个年代的艰难故事。每天都要为了多挣几个工分而拼命干活,一日三餐吃的几乎都是晒干的红薯蒸饭。母亲每次都教育我忆苦思甜,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我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感到迷茫无助时,是母亲的口头禅点醒了我:“钱是黄柏树,不苦不得来。付出与回报永远都是成正比。”这些真诚的告诫、朴实的话语,我都牢记在心,并将它当成激励自己奋发的动力,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母亲一天天老了,她现在很少在我们面前提起这些蕴含着生活真谛的道理,但从她嘴里说出的那一句句“口头禅”,成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永远鞭策着我们子孙后代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