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2月27日 星期

关于国有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时艳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并特别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这体现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新期望。

当前,“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烟草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创新型行业的重大工程。河南中烟正在全面落实转型升级、豫烟振兴的重大战略。漯河卷烟厂正在全力推进易地技改重点工作。然而,目前企业人才梯次结构不合理,各类人才出现断档现象,管理型、技术型骨干年龄偏大,青年拔尖人才匮乏。如何建立一套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加速培养一支内生动力强,引领作用突出,具有高潜能、高价值的青年人才队伍,是漯河卷烟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以岗位素质能力胜任模型为依据,以青年员工个人价值提升为目标引领,综合分析青年员工价值能力短板,通过“创新培训、实践活动、导师辅导、任务历练”四个培养模块的实施,创建一套青年员工个人价值提升与企业发展愿景相结合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数量充足,年龄、知识及专业结构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青年人才队伍。

一、以创新培训模式为依托,提升青年员工综合素质

(一)聚焦“精准化+多元化”模式,丰富青年员工知识结构。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层次,联系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为不同成长渠道、不同层次的青年员工,精心设计符合青年员工成长需求的“精准化+多元化”专题课程。创新授课模式,以现场教学为主,采取互动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丰富青年员工知识结构。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青年员工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校方学术和理论的优势资源,采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交流等形式,扩大合作领域,不断完善青年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一是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根据企业青年技术骨干的培训需求,由高校为企业量身定制分层级、分类别的培训课程,并进行专题辅导、定向培养,满足青年员工的共性和个性需求。二是共建研发创新平台。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双方共同建立研发创新平台,确定合作范围,以课题为引领,强化项目带动,以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为纽带,以科研、管理创新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同努力方向,促进青年员工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

(三)强化培训实效,引导青年员工自我提升。建立“一进一出”学习分享机制,鼓励青年员工外出学习,并利用单点课等形式进行内部专题分享,注重验证学习成果的实践应用,形成全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氛围。

二、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打造多元化实战平台

从多元化技术技能大赛、营销实践、社会公益、学习交流等方面,为青年员工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和实战平台,鼓励和引导青年员工到基层一线岗位和重点岗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锻炼,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一)提供多元化技术技能大赛平台,提升青年员工技能水平。以“员工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模式为导向,组织青年员工参与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竞赛,以赛促学,不断提升青年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开辟“学习个性化、训练差异化、管理精细化”模块训练平台,选派导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辅导训练,构建高技术技能青年人才成长路径。

(二)搭建营销实践活动平台,打牢青年员工实践基础。以关键节点、热点事件、节日活动为抓手,组织青年员工参与策划营销品牌宣传、主题推广、公益活动等专题实践活动,有效提高青年员工组织协调、策划实施能力,打好实践基础。

(三)构建社会公益活动平台,增强青年员工社会责任感。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主题公益活动或参加社会公益项目,并搭建平台,形成青年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持续增强青年员工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四)拓宽学习交流活动平台,丰富青年员工成长阅历。在交流学习方面,组织青年员工到先进企业交流学习,对标标杆企业,取长补短。安排青年员工参加大型会议,如企业现场会、转型升级会等,学习和总结先进经验,拓宽思路和视野,增长见识。在分享展示方面,可组织演讲比赛、开辟青年论坛、建立线上分享、线下交流的“两线互动”平台,鼓励广大青年在创新中展示自我,在成长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以导师辅导为引领,促进青年员工价值提升

构建以培养专业型骨干、复合型骨干、精英型骨干为目标的三级导师带徒模式,发挥导师传承作用,使青年员工能够向不同层级的导师学习优秀经验,从而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专业型+复合型+精英型”的骨干人才,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

(一)强化部门级导师带徒培养,打造专业型青年人才。根据部门内青年员工个人成长需求,以部门为单位为青年员工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订单式”培养计划。以老员工和技术骨干“传、帮、教、带”活动为龙头,通过部门内部岗位轮岗、部门内训、内部导师带徒、部门项目或课题实践等方式进行多渠道培养,将青年员工打造成为专业性的业务骨干,形成“师带徒,徒出师,出师后再带徒”的良性循环。

(二)深化跨部门中层导师带徒培养,锤炼复合型青年人才。在部门级内部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考察部门级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和个人成长业绩汇报的方式,从中选择优秀专业型骨干纳入跨部门兼职轮岗人才培养计划,并结合青年员工个人成长通道,选派企业内部优秀中层干部作为导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在跨部门兼职轮岗的培养过程中,实施跨部门中层干部导师带徒制。通过跨部门、多岗位的复合式锻炼,优化青年员工业务知识结构,造就会干、会想、会讲、会写的复合型骨干人才。

(三)细化厂领导导师带徒培养,锻造精英型青年人才。在跨部门培养的基础上,针对“985”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和成长进度较快的学员,采取厂领导导师带徒制,进行一对一精细化辅导,从“带业务、导思想、传作风、解疑惑”四个维度,帮助学员拓宽视野、站位全局,并引导其参与厂级战略规划工作,锻造其成为具有全局观、战略观的精英型骨干人才。

四、以任务历练为根本,深化“人才+项目”培养模式

在三级导师带徒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兼职轮岗培养方式,进行多渠道、分层级、分类别的任务分配历练,促使青年员工参与到企业重点工作中。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有序流动,建立共同培养、共同使用的灵活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减少人才浪费。

(一)融入跨部门阶段性重点工作,打造青年员工成才“快车道”。在跨部门兼职轮岗过程中,结合青年员工个人需求和特点,组织青年员工进行跨部门、多岗位锻炼,增加责任压担子,并进行跟踪调查考核,促使其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承担好兼职部门的阶段性重点工作。通过这种复合式锻炼,打造青年员工成才“快车道”,加快成长速度,提升业务技能。

(二)参与企业级课题及项目,提升青年员工创新能力。引导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级管理创新、技术革新、精益改善等课题,以厂级课题和项目为载体,充分挖掘其创新能力,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青年员工提出的“金点子”“银点子”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予有效的奖励,激励青年员工在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三)制订“私人订制”学习任务,培养青年员工“双硬”能力。以学员自学、导师辅导为基础,鼓励和引导青年员工转变思想,自我加压,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同时,结合兼职部门工作实际和学员个人成长需求,导师为学员精心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辅导课程,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业务能力过硬、素质能力过硬的“双硬”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中烟漯河卷烟厂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