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丽
第四届诗词大会播出时,我们全家人期期不落,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享受比赛的惊心动魄与诗词的美好,感悟古典文化的魅力。我们时而为自己能正确回答而沾沾自喜,时而为选手捏一把汗;我们惊叹于选手的诗词储备量,感叹于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听着嘉宾对诗词的点评、介绍,对古人的才情肃然起敬,对那样一个充满浪漫、充满诗意的时代充满向往,真想穿越时空去感受一番。
古人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词呢?因为古人活得真,活出了真性情,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因为古人有情,有“临行密密缝”的亲情,有“在天愿为比翼鸟”的爱情,有“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古人的耕读生活、写人看景、家国情怀,处处饱含着深情,处处打动着现代的我们,这就是古诗词最吸引我们的地方,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磨掉了一些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快捷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再也体会不到信件带给我们的期盼与快乐。因为缺乏,所以向往,我们向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向往寄情于山水的自由自在,向往诗情画意恣意流淌的美好时代……
好在,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诗词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于是我们借用他们的诗词来慰藉贫瘠的心灵、滋润干涸的心田,借用他们的智慧,让自己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内心变得丰满而充盈,成为一个饱满有质感的人,成为一个爱诗词、爱传统文化的人。
通过观看诗词大会,我明白了:没有什么事是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尤其是读诗词时,我惊叹于诗词的浑然天成、酣畅淋漓,殊不知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的努力,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艰辛创作,“推敲”佳话更是流传至今。我感慨他们的努力,更欣赏他们做学问的毅力和定力。作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吾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