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华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幸福,但好像别人都很幸福。为了让自己幸福,我认真阅读了《幸福,从接纳开始》这本书,原来,幸福是从接纳开始的。
接纳是什么?就是认清他人本来的样子,更客观地看待对方与自己。比如你不会对着一条鱼说:“你怎么不爬上岸来呢?你不怕淹死吗?”你也不会对着一只鸟说:“你天天飞那么高,你不怕摔死吗?”我们不会这么说,因为我们知道鱼就是鱼,小鸟就是小鸟,一看就能区别对待。可当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一定能区分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会有过高的期待,当我们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伤心,感觉不幸福。
比如我的先生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就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却期待他能陪我一起去散步。先生不去,我就生气地带着小狗出去了,走到路上,看到别人都成双成对地有说有笑。我就觉得先生不爱我,别人都出双入对,自己只能和狗相伴,太不幸福了!回到家对先生抱怨的时候,我才了解到他辛苦工作了一天,又亲自把我明天出门要开的车清洗干净了,因为他知道我最爱干净。先生不是不爱我,只是太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却不理解他,当我试着去接纳他,幸福也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我的儿子是一个非常文气的孩子,他最爱看书,每天抱着书看,陶醉其中,忘了吃饭,忘了练字。在别人眼里,这么喜欢看书的孩子很难得,我却不这样认为,认为男孩子就要多运动,所以就逼着他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这些班我都给他报了,我觉得是为孩子好,可孩子并不领情。因为报班太多,他没时间看书了,所以常常迟到或请假。我就经常指责孩子:“你看看你,学什么都不用心,什么你都学不好!”孩子本身就不乐意学,生气地说:“你说我学不好,我干脆就不学了!”我和孩子都很受伤,读了《幸福,从接纳开始》后,我才认识到要接纳孩子,而接纳是要互相信任的。于是,我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孩子感受到的是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也感觉自己越来越幸福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意别人是否在爱着我们,所以就对此产生了很多期待,期待着他们能像我们想的那样去爱我们。如果他们做不到,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被爱,不幸福。如果我们试着接纳,接纳他们的行为,看到他们背后的有限、正面的动机和背后的爱时,我们的感觉会截然不同,原来自己一直被爱包围着,那份爱一直都在。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做到完全接纳孩子,总试图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完美是心中的标准,是比较之下的产物,不了解孩子是“谁”,比较就没了意义,很容易出现要求鱼会爬树这样的错误。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隐藏的正面资源,用鼓励的语言对待孩子,接纳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做最幸福的父母。